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广交会一直被视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这几天广交会三期家纺服装业展正在举行。展会上,中国参展厂商对于外部需求下降、原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担忧之声不绝于耳。实际情况到底怎样?上海家用纺织品协会副会长董服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董服龙:本届广交会上的客商逐步减少,由于欧债危机,外商的需求明显减弱。实际上家纺行业不仅仅面临着外需的疲软,内需也因为房地产的调控呈现了疲软迹象。再加上一些成本的增长,所以现在家纺行业已经面临内忧外困。
面对这样的困局,现在很多的家纺企业纷纷进军网络销售,尤其有规模有知名度的企业。要对目前的困局进行突破,要大幅度的提升品牌,产品进行转型,更主要的就是在需求流通渠道方面要创新,目前大多数的企业还是围绕着传统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而红富士家纺正和其他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转型到网络销售。
目前网络销售这块发展势头不错,跟线下拉开了很大的差距。线下传统营销渠道像红富士家纺主要依赖于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等等传统的超市,增长幅度一般只有15%、20%。现在进入了电子商务,像淘宝、京东、亚马逊、苏宁、国美,这些网络平台的增长幅度很大。
今年前三个月家纺行业面临着十几年来罕见的销售负增长。为应对行业困难,很多传统家纺企业开始全面"触电",通过网络销售来实现渠道创新和转型升级。这预示着中国家纺销售渠道的转型升级已开始加速,家纺电子商务时代已经来临。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财经作家刘晓午对此作出了评论。
目前家纺行业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广交会上,很多家纺企业也是忧心忡忡,对于外部需求下降、原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充满了担忧,这三个方面是否是导致家纺行业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
刘晓午:我认为是这样的,原因主要是三个,第一,外需。从第一季度的数据来看整个家纺的出口增长率是3%,远低于第一季度中国整个出口率10%的增长,所以从外需来看是低迷的。
第二,内需。这是十几年来家纺销售出现的一个新迹象,前三个月家纺产品的销售罕见地出现同比下滑,这跟天气有关系。因为今年是闰四月,多出了一个月,就出现了暖冬,暖冬对于家纺产品的销售是有一些影响的,暖冬之后又是冷春,实际上销售旺季就这样过去了,于是销售受到了影响。
虽然内需有部分天气因素,但是更重要的还是需求原因。由于房地产的调控,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一个链条一个链条地传导到消费领域,家纺消费领域是最末端的。
第三,成本。这个成本还是刚性的,特别是普通工人的工资上升,社保水平的上升对于家纺行业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家纺品牌开设了自己的B2C电子商务,是不是意味着家纺企业全面进军网络销售已经是大势所趋,如果不这么转型就要被淘汰呢?刘晓午对此表示了肯定。
刘晓午:我感觉是这样的,最近很多媒体报道了家纺行业全面触电的消息,大家关注的焦点从政策需求转向了企业的应对之策,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行业的局势很低迷,但是企业有了具体的转型升级的行动,这是这次广交会带来的最好的迹象。
我觉得家纺企业进入到电子商务行列是一种大势所趋,从传统销售和电子商务销售来看有很多的不同。第一,传统销售通路的环节比较多,从厂商到消费者的成本不断的加大。第二,由于环节多市场反映相对较慢,企业从研发设计产品到最后的消费者购买有一个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红富士等一些家纺企业通过电子商务销售的形式解决了传统通路这两个弊端,一个就是垂直销售,省掉了中间环节,把最大的利润让给消费者,第二个是贴近市场,消费者喜欢哪个产品,网络销售点击率一目了然,厂商可以根据这市场反馈进行研发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大幅度刺激了整个销售,拉动了很多新的需求,所以说这是一种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