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银行(World Bank)周三表示,东亚发展中经济体今明两年将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全球不确定性将给增长带来巨大风险,如果全球形势恶化,通货膨胀压力和公共债务水平可能会限制这些经济体推出刺激政策的空间。
世界银行在其《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East Asia and Pacific Economic Update)中表示,如果资本流动加速,亚洲货币可能重拾升势,但该行称,受欧洲相关担忧影响,短期内亚洲货币可能会呈现震荡走势。
该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Bert Hofman强调,亚洲各经济体的内部需求已显示出其可以抵御冲击,并指出,许多经济体都拥有经常项目盈余,且其外汇储备处于较高水平,银行业的资本状况基本良好。
他表示,多数东亚经济体已为应对新一轮市场震荡做好准备。
但报告承认,东亚经济体抵御冲击的能力受到限制。
报告称,尽管在外部环境再度发生重大危机的情况下,一些经济体仍有实施进一步刺激政策的空间,但许多国家的公共债务仍高于危机前水平,这限制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选择,此外,有关经济过热的担忧也可能限制东亚经济体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世界银行定义的东亚发展中经济体包括:柬埔寨、中国、东帝汶、斐济、印尼,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所罗门群岛、泰国和越南。
世行预计该地区2012年和2013年的经济增速分别在7.6%和8.0%,均低于2011年的8.2%。世行称,预期中经济增长的放缓主要是受到中国的影响(若不包括中国,该地区2012和2013年经济增幅将分别上升至5.2%和5.6%,2010年的增速为4.3%),中国以外地区经济形势的好转主要得益于东南亚洪灾过后的反弹。
世行指出,该地区的一些央行已开始通过放松货币政策来扶持经济,但警告称,不应忽视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世行称,虽然原油期货价格有所回落,但对伊朗的制裁措施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引起严重的供应中断。
报告称,宽松货币政策扶持下的经济增长也会带来通货膨胀上升风险,因此决策者应该准备好退出最近的放松性举措。
世行补充道,财政政策要在提振短期经济增长和维持中期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之间掌握好平衡。世行指出,虽然很多国家去年降低了债务水平,但仍有几个国家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超过40%,柬埔寨和马来西亚债务水平甚至有所上升。
世行敦促亚洲国家通过促进国内消费或投资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世行的报告还提到了中国日益下降的经常项目盈余。世行指出,虽然目前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占GDP的比例不足3%,表明人民币比之前更接近均衡水平,但一旦全球经济开始加速增长,中国经常项目盈余会不会反弹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