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退出或将引起国际资本异常流动,令亚洲宏观经济管理更加复杂
联合国6月7日发表的《2012年年中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将继续放缓。报告指出,欧债危机依然是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欧债危机恶化将诱发金融市场的严重动荡。
外溢效应日益明显
《2012年年中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将欧元区经济前景描述得较为黯淡。该报告称,欧洲经济已完全停滞,2012年将零增长。欧债危机的外溢效应正不断显现,对美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也产生很大影响。
美国最近一系列经济指标显示出疲软迹象,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脆弱的复苏正逐步失去动能。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5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显示,5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6.9万人次,创2011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失业率上升为8.2%。两项数据均低于市场预期。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此感叹,“欧洲经济危机冲击全球,美国也开始被危机的阴影所笼罩”。6月6日,奥巴马与英德意等国领导人通电话,要求欧洲国家立即采取行动,解决不断扩大的欧债危机。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认为,发达国家低迷的经济和债务危机严重地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稳定。他说,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全球贸易增长明显下滑,外资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撤离,一些以生产初级产品和原材料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面临国际贸易条件的恶化。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指出,从去年以来欧债危机升级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主要影响看,一是能源和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剧烈波动,致使全球去库存进程加快;二是全球贸易规模特别是与欧洲贸易规模出现大幅下降,其中从中国情况看,今年前4个月中国与欧洲贸易额出现大幅下降;三是减缓了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国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直接反映出其中影响,而如果美联储借此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还将再次出现波动,输入性通胀隐患也或将出现。
未来冲击担忧加大
希腊将于6月17日举行选举,如果反对财政紧缩的左翼政党上台,希腊可能抛弃先前国际救援条件,离开欧元区。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全球性金融业协会——国际金融协会估计,一旦希腊退出,将造成全球经济超过1万亿美元损失,欧洲经济将被推向深度衰退,美国至少会因此陷入温和衰退,中国经济增长也会受到显著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此前对于希腊退出的后果亦发出类似警告。
评级机构穆迪近日指出,如果危机局限于欧洲,亚洲的工厂活动年增速可能放慢至5%。而一旦美国被传染,对亚洲的不利影响将被放大4倍:亚洲的生产活动将萎缩8.5%,并于2013年3月触底。
对于以亚洲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汇丰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范力民表示,虽然亚洲经济抗击外部冲击的韧性与2008年相比有所增强,但亚洲并未能安枕无忧。范力民指出,亚洲在外部危机面前有两大弱点:一是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长比2008年之前更加依赖于信贷扩张,如果西方出现又一次大危机,来自西方国家的避险情绪将传染给亚洲金融市场,对信贷市场造成干扰;第二,结构性通胀压力使得亚洲决策者难以像2008年至2009年间那样推出激进的经济刺激措施。他认为,就贸易方面而言,亚洲面临的风险比2008年时更低些,但金融方面,风险则是更为突出。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近期纷纷调低自己的经济增长预期。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世界银行(微博)前东亚地区首席经济学家维克拉姆·尼赫鲁指出,希腊退出带来的经济动荡,将导致亚洲经济体出口和总体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在国际资本流动方面,2008年至2009年的情形可能重演。那就是,由于发达国家银行寻求去杠杆化、增加资本、减少贷款,在危机初期,国际资本将会从亚洲地区抽出。一段时期之后,由于欧洲央行和美联储大规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泛滥的国际资本将流入包括亚洲在内的新兴市场,以寻求更高的收益。届时,资本流动将对汇率、利率和通胀率形成干扰,令亚洲的宏观经济管理更加复杂化。
协调一致走出困境
即使未来希腊债务问题将在既定框架内得到解决,希腊留在欧元区内,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局势将是欧元区面临的新威胁,因为它们债务的规模足以对该地区的救援基金构成挑战。其中最大忧虑是西班牙陷入衰退,从而增加借款成本,导致市场的动荡,并最终需要救助。这将使意大利无法获得足够的救援资金,并令欧元区分裂的猜测再度出现,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的动荡,诱发世界经济的下滑。
面对未来的严峻形势,中国社科院重点金融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微博)表示,欧债处理的路径没有多余的选择。短线看,欧洲央行像美联储那样注入流动性;长线则靠欧元区财政整合和边缘国家的经济结构性改革,要使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快于工资以实现单位产出的劳动力成本下降,恢复竞争力。所以,下一步无论是西班牙,还是意大利遇到困难,大概率地会有第三轮长期再融资计划(LTRO)出台。
鉴于世界经济的黯淡前景,《2012年年中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认为,世界各国的决策者面临巨大挑战。现在各国和国际组织只有采取协调一致和连贯的政策,才能打破持续去杠杆化、失业率升高、财政紧缩和金融领域脆弱的恶性循环。报告强调,国际社会应该协调财政政策的重新定位,并辅之以支持创造就业和绿色增长的结构调整政策。报告进一步建议,国际社会应更好地协调货币政策,加快金融领域的监管改革,避免汇率和资金流动发生波动,否则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前景带来巨大风险。
而对于亚太地区未来发展,泰国智库泰华农民研究中心副主任披蒙婉则表示,亚太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采取合适的措施应对欧债危机带来的不稳定。其中包括:加强互联互通、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彼此贸易等等。亚太各国需改变目前的经济模式,关键要改进人员和经济结构的基础,降低成本,消除经济不平衡,增强竞争力,争取实现共同的、长期的持续发展。
(本报联合国、华盛顿、曼谷、北京6月7日电 记者吴云/吴成良/孙广勇/暨佩娟/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