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的广东籍华商很少,明叔是其中的代表人物。20多年前从广州来到希腊,先掌勺后卖服装,经历过风风雨雨,如今的明叔颇为豁达。虽然希腊债务危机已经让他的营业额下降了2/3,但用他的话说,“马死落地行”(粤语方言),总是有解决的办法的。明叔的心态只是雅典众多华商中的一种。听说有家乡的记者过来了,明叔特地从家里赶回商行,吩咐妻子冲上一壶好茶,与记者拉起了家常。他是希腊最早的一批华商,当年本来想去加拿大,却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希腊。先是开餐馆,后做服装贸易。债务危机发生之前,生意很好做,“以前从意大利拉两条柜的服装过来,今天到,明天就能数钱了。”近年来也有从广州进货,因为中国货成本更低。“但是现在不行了,欧元贬值,中国商品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小了很多。”加上希腊经济不景气,市民购买力降低。由于担心货物积压,所以都不敢从中国进货了。谈及未来,明叔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打算,“我的年纪大了,家业都在这里,能走到哪里去?再说全希腊还有这么多人,天塌不下来的。”
希腊中国城公司董事长吴海龙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已经有几千华人撤离,原本有两万多人,现在只有一万多人了。撤离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已经赚到第一桶金的。1998年至2008年是中国商人在希腊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希腊原本是较为闭塞的,中国人都在周边的国家淘金。2001年的一次希腊大赦(非法移民合法化),使希腊的华人剧增。在希华人多数是从事贸易行业,而且发展得很快,赚到了第一桶金。现在经济不好,这些人当中的一部分就撤离了。另一部分就是近年出来做生意或打工的,现在贸易不好做,工资不断往下降,熬不住就只能走了。
出路 希腊特色商品出口中国
“希腊人对中国货是有依赖的,以前一条牛仔裤50欧元,现在不到10欧元。现在之所以不买,是因为实在没有钱了。”希腊华侨华人总商会会长徐伟春告诉记者,为了应对这种困境,商会采取多元化发展的战略。一方面已经组织部分有实力的商人回到国内寻找项目,目前在温州有一个房产项目,另外还有一个双向贸易项目;另一方面则是拓宽贸易领域,目前服装、鞋帽贸易的路走得比较坎坷,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开拓新领域,比如海鲜、橄榄油等,都有人在摸索。
“我们已经在南美的多米尼加选好了店面,货也发过去了,我10多天之后就要过去打理了。”谢作香告诉记者,现在整个欧洲的经济形势都不行了,南美相对而言还好些。“本来没有想跑那么远,但那边的朋友一直说过去看看,结果发现市场还不错,就定下来了。” 当华商们为欧元贬值、成本提高等问题烦恼时,有人采用了一种逆向思维,利用欧元贬值带来的价格优势,将希腊的特色商品出口到中国,占领内地市场。
面对这种困境,邹勇主要是通过提高产品的档次来获取利润。“以前有些希腊人总觉得中国商品是廉价货,不屑于进我们的商行。现在我们提高产品的档次,吸引了一批原本购买中高档产品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