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在经历了2011年的“过山车”行情后,市场就未曾有过长久的平静。一直以来,国内剧烈波动的棉价使棉企深受其害,棉纺织业景气度明显下降,棉企面临着生存的考验。
行业低迷受三因素叠加影响
纺织产能全面过剩,供过于求的局面使企业倍感压力。“整体来看,行业维持低迷状况主要受三因素叠加影响。”德州市棉花协会秘书长马俊凯表示,一方面,前年棉花价格太高,偏离了正常价位,去年价格理性回归,目前市场疲弱是前期高价运行的后果。另一方面,正值全球经济不景气之时,棉纺织品需求下降,棉花内外价差持续扩大,中国纺织品出口大幅下滑。此外,国内纺织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加剧了整个行业的低迷。
市场稀缺高品级棉
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部部长鲁西平感叹道,“像这样维持一年多低迷的状况,往年还没听说过,近30年来也没出现过” 。即便是在金融危机期间,棉花行业也只是短暂不景气,而且仅在价格上有所下降,销售数量并没有发生变化,但目前棉花销售和价格双双下滑的状况,让这位进入纺织行业30年的业内人士都感到诧异。
“目前,市场上棉花品级问题严重,内地几乎找不来太好的棉花。”鲁西平表示,高品级棉稀缺成了他们最头疼的问题。近些年来,棉花品质一年不如一年,尽管去年新疆棉花丰收,但由于机采技术的应用,加之特殊地区其种植水平和技术水平受限,导致新疆棉高品级率下滑,市场上高品级棉严重缺失。
鲁西平算了一笔账:新疆棉产量350万吨,国家收储四级以上新疆棉171万吨,那么市场上流通的新疆棉为180万吨。从去年新花下来到现在,内地一些没有棉花的棉纺企业平均按每月15万吨的消费量计算,8个月至少需要120万吨,而新疆当地纺织企业年使用量大概为60万吨,也就是说,目前市场上高品级棉所剩无几。
行业加速洗牌进程
“从整个行业现状来看,大多企业都在盈亏边缘苦苦挣扎。”北恒鑫棉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说,国家实施收储政策后,企业的利润被压缩。因为国储政策主要是保棉农,棉企的利润非常有限,仅留下加工费用的空间。时下,存棉企业银行利息不断增加,按目前价格出售,每吨棉花大约亏损2000元。随着国内棉花现货价格的下跌,内外棉价差维持高位,地产棉竞争力偏弱,销售冷清,下游消费疲软,企业利润微乎其微。不可否认的是,“行业的混乱必将会加快行业洗牌的步伐”,王建直言。
“尽管棉企基本上处在微亏状态,但为了保住人员,多数企业降低开工率坚持生产。他们担心,一旦停产,复工后的劳动力需求将更加艰难。”马俊凯补充说,通过技术改造走高端路线是行业突出重围唯一的出路。只有敢于走高附加值道路,企业才能在大洗牌的浪潮中成为幸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