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经济整体处于下行态势的背景下,纺织行业亦受到冲击。据7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1-5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1449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8.3个百分点。
从企业效益来看,企业利润持续下降,企业亏损面扩大。 1-5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17亿元,同比下降2.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4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18.6%,较上年同期高5.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28.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22个百分点。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表示,相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状况,目前中国纺织业日子更加难过。前5个月数据均显示,上半年我国纺织行业运行整体呈现下滑态势。生产增速下降、出口数量减少、企业效益下滑令纺织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棉价是最大问题
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趋缓、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及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影响纺织业运行的主要问题。
受欧债危机影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且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美国2011年纺织品服装全球进口额比上年增长了8.6%,而今年1-4月仅增长了3.4%。欧盟需求下降明显,1-5月,我国对欧盟出口下降11.2%。国内市场受物价高位、市场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也呈现出增速放缓趋势。
“除了市场等因素,纺织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国内外棉花差价过大。”夏令敏告诉记者,国内外棉花差价悬殊令中国的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并由此引起国内市场需求受到影响。
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外棉价差不断拉大。截止到7月5日,国内外棉价差约为4500元/吨左右。持续加大的国内外棉价差,严重削弱了我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数据显示,我国1-5月棉纱出口数量同比下降9%,棉纱进口同比增长78%,纯棉坯布进口同比增长133%,棉制品出口额同比下降3.4%。中国棉纺协会跟踪的棉纺织企业亏损面达到40%,3万锭以下纺纱企业减产、停产面接近50%。新疆是以棉纺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的地区,目前纺织企业亏损面达到65%左右,全行业销售收入下降了25%,全行业亏损超过3亿元。
“棉花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下半年行业发展。 ”夏令敏表示,对此,中纺联已组织棉纺行业的几大重点企业,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呼吁尽早出台相应的棉花政策,解决国内外棉花差价过大的问题。
“希望尽快给我们棉纺企业直接发放配额,国家收储的300万吨储备棉和进口的100万吨储备棉能暂缓放储,等棉花价格回升到一定程度,再研究相应的方针政策。 ”夏令敏说,希望国家出台的棉花政策能够兼顾到上下游产业的利益、农民利益及国内外市场情况。“我们的呼吁已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他透露。
逆势下行业自救
在国内外棉差价悬殊的形势下,许多棉花生产、销售大省已然优势不在,曾经的优势甚至转变为劣势。众多曾经以棉纺为主要产品的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死考验。
然而,在山东走访中了解到,占据我国棉纺行业生产、销售半壁江山的山东省,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了平稳向好的行业态势,整体形势不降反升。
数据显示,山东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共4218户,1-5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12.2%,实现利税同比增长了9.2%,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8%,超过了全行业的整体水平。
山东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夏志林表示,在整体经济走势不好的情况下,纺织结构呈“一棉独大”的山东省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国内外棉花差价悬殊,而山东过去的棉纺企业最多、棉纺产能最大,以做纯棉产品为主,出口完全失去了价格优势,困难可想而知。 ”
面对棉纺企业比较多的现实,山东的结构调整从前年便已开始。夏志林说,在前年棉花价格飞涨时,山东企业便开始考虑如何减少用棉量,并在研发非棉纤维等替代产品及产业用纺织品上下工夫。
“我们先是开展"纱线买家进山东活动",吸引纱线买家到山东来,与全国的纱线买家建立联系,拓宽销售渠道。接着,又开始了多种功能性替代纤维的开发应用,调整传统结构,为今后的转型做好铺垫。 ”夏志林表示。
同时,行业协会也引导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鼓励更多的企业向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力争在已经建立的服装产业链、家用纺织品产业链的基础上,向产业用纺织品链方面延伸。且目前已初步见到了效果,这对山东省上半年的纺织业数据不降反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还在二月份召开了以棉纺企业为主的技术改造经验交流会,交流优秀企业的经验。 ”夏志林表示,有一批大企业在当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如今,产业用纺织品已成为山东纺织产业一个新的增长极,其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一个优秀的事例是,我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所用绳索便是来自山东青岛的一家产业用纺织企业。
畅通外贸路径
今年,各大企业都普遍感受到空前的压力,除了内外部经济环境不够理想之外,还包括各国不断加强对纺织品安全的管理,提高绿色安全准入标准,且这也已成为纺织品国际贸易的长期趋势。
今年3月29日,日本纤维产业联盟正式公布“不使用特定偶氮染料行业自律标准”,该标准要求日本进口的纺织服装产品须提供特定偶氮染料检测报告,不使用特定偶氮染料承诺书以及染色工厂详细资料。
日本市场上80%的纺织品来自中国,而该标准的实施,意味着我国出口日本产品需逐批检测,而如此多的产品一旦每批必检,势必要给企业增加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的出口成本。
“刚听到这个消息,最初的感觉是日本要设限制,搞技术壁垒。 ”中纺联副会长夏令敏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深入研究自律标准后发现,这些标准和限制在欧洲早有规定,且我国的行业标准中也有此类要求,只是我国在监督和检查方面未有如此严格。
为最大限度降低标准实施带来的成本增加等不利影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经过与日方的多次艰辛磋商、谈判后,共同决定建立白名单管理体系。
作为首个被国外认可的纺织品安全管理体系,其设立了严格的准入标准。获得白名单资质的企业产品出口日本时,可被进入该体系的日本进口商认可,免于检测特定偶氮染料。
至7月3日,全国共有56家企业通过审核,获得白名单资质。夏令敏表示,白名单管理体系保证了中日纺织品贸易的通畅。另外,他也希望,在白名单体系推进的过程中,也能令我国的印染企业生产水准有所提升。
夏令敏表示,尽管目前白名单管理体系只是针对中日之间,但实际上欧洲、美国等同行也在密切关注此体系。目前,欧洲的化学品管控非常严格,对欧出口品检测手续繁琐,成本仍较高,未来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日之间白名单体系的逐渐成熟,欧美等国亦可能会相应的采用。
此外,夏令敏表示希望通过体系应用为国内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这也是体系希望达到的目标之一。
对纺织业仍有信心
“尽管形势不好,但我们仍应有信心。 ”对于纺织业下半年的发展,夏令敏认为,纺织行业多年积攒下来的应对行业困难的经验,能使企业在经济形势不好时及时做出快速的调头调整,而这正是纺织行业的优势之一。
从纺织行业的产业特点来看,夏令敏认为,作为消费行业的纺织业,百姓生活对其有刚性需求。且最近几年,内需更是成为了行业的主要拉动力,内销产值占到总量的80%左右,尽管内需增速在下滑,但仍以15%左右的速度在增长,这相比很多其他国家,速度仍然不低。 ”
在外需方面,夏令敏认为,我国纺织业在技术、市场、反应速度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仍然没有失去,而影响最大的棉花价格问题的解决只是时日问题。与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相比较,我们的竞争优势仍然存在。另外,随着欧盟出台救市方案,对市场的消费信心会是一个大的提振。
“市场需求、自身条件及这几年的调整结果,种种迹象表明了我们到年底算账时,答卷不会太难看。当然不能臆想产值、利润、出口等仍能像去年一样的增长,企业普遍感受到的压力仍会很大。 ”夏令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