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庄严 记者:王立三 摄像:佟威
今天我们来关注一个特别的城市——温州。长时间以来,温州的服装制鞋业可谓一枝独秀,尤其在出口方面更成为行业排头兵。但是从今年开始,温州出口却正遭遇滑铁卢,今年1-6月份,温州外贸出口同比增长仅为2.1%,这和往年30%的增长势头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这个数字不仅和浙江省10%的外贸出口目标相差甚远,也远远低于全国8.7%的出口总额的增长幅度。温州企业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起来看记者调查。
吴爱微是温州珍瑾服装公司的总经理。记者采访当天,正好有两位美国客商到厂里选购服装。这些客商都是和吴爱微做过十几年生意的老顾客,他们还是在样品中反复比较,最后还得坐下来谈谈价格。
美国来的采购商Sophia Hallett介绍说,因为经济形势不太好,选择服装在款式和数量上都会相对谨慎,平时正常情况下,可能经济好的时候,可能会做五千、八千件,经济不好的话可能就三千、两千件这样。
这位客商告诉记者,他们母女两个在美国洛杉矶开了一家经营服装的店铺,生意还过得去,但就是因为整体经济的不景气,进货还是需要十分谨慎,每件衣服的款式也需要精挑细选,甚至很多衣服都需要自己试穿,看看效果。
吴爱微和丈夫一起从事服装加工行业已有30年,他们从小门店干起。现在他们的公司已经发展成有职工上千人,专门制作皮革服装加工的外贸出口企业。吴爱微告诉记者,做生意30多年来,从没遇到过现在这样的不景气。
吴爱微介绍说,以前订单在一万以上的有很多,现在一个订单只有两千或者三千件,五千就算是特别好的了,一般欧洲国家,现在面临这一批的客户也没有实力的客户,也面临着淘汰。因为大客户能顶得住。
吴爱微最为担心的事情,现在欧盟市场订单萎缩严重,让出口订单下滑了30%。以前少1万件都不做,但现在几百件也要做。订单下滑和订单越来越小,客商也在逐渐的压低价格。
压力不仅仅来自外部,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这也让吴爱微夫妇倍感压力。虽然近一年,虽然材料价格基本没有涨,但一些辅料,如拉链的价格已经在攀升。雇工的成本又增加得特别快。以前雇佣一个普通工人,只需要花1500-1600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2000多元,上涨了五六百元。
内忧外困之下,外贸服装的利润空间已被压缩得很薄,很多服装外贸企业不得不靠大量生产来维持销局面。
温州珍瑾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爱微坦承:“我们为了生存,我们只好大批量地在生产,只好做多。你原来做一百件的,你现在就要做两百件才会顶得住这个局面,不让这个局势亏损下去。”
这样的情势之下,珍瑾服装公司不得不改变以前只做出口的思路,开始着眼国内市场。
在温州市的瓯海经济开发区,聚集了一大批服装和鞋类生产出口企业。订单下滑,国内生产成本增加。这不仅仅是珍瑾服装公司的困境。温州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1-5月份,温州海关出口的服装总额为6.87亿美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0.78%,基本和去年持平。
温州海关副关长二级关务督察吴晓冬告诉记者,在欧盟这个服装下降了7.9%,它就现在我们统计一下出口俄罗斯的增长了88%,巴西的增长了38%,智利增长了18%,那么这个就是相对来讲这个市场转业转的比较快,那么这个出现有一点此消彼涨的感觉,但是从总的数字上来看,至少从1到5月份的这个数据来看,确实是非常地不乐观,因为我们增长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珍瑾服装公司遭遇外贸订单下滑,利润空间下降,而放眼整个温州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根据温州服装商会外贸服装分会的统计数据,相比2011年10月温州金融风波之前,温州的外贸服装企业数量减少了10%,面对挑战,温州的外贸服装企业何去何从呢?
在杭州迷西仕服饰有限公司,一件件衣服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董事长余强春告诉记者,在他的工厂里,从裁剪布料到成衣,需要45个工序,耗时3小时,一条生产线上平均每分钟生产衣服12件。以前厂里的订单生产不过来,到外面找其他服装加工企业帮着赶订单,那时候根本没人愿意做,现在形势已经发生了逆转。
浙江迷西仕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强春举例说,以前是找不到人的,找不到企业帮你忙,很少有人帮你做。但是今年就不同,今年很多企业找我们,比如说问我你是不是有单子,帮帮忙,让我工人解决一下,价格没关系,你便宜一点也没关系,就是我挤一点单子给他们生产一下。
余强春反复说,迷西仕是幸运的,因为原来欧洲客户的大部分欧洲订单没有太大的变化,还都在自己手里,目前他的企业也只能保持正常的生产,手中已经不可能有多余的订单。迷西仕生产的服装80%出口到欧洲国家,这次欧盟经济危机严重,幸运的是迷西仕做了“快时尚”品牌。余强春告诉记者,“我做的一些产品就是快时尚品牌,不是一线品牌。快时尚品牌,就是说这些品牌,我做了这个品牌帮其它的做都是一样,它的定位是快市场。我们整个的,我认为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子的,因为整个经济不好以后,就是说从一些奢侈品品牌消费者,可能就是会转移到一些其它的快市场品牌。”
余强春很感慨,如果迷西仕做的是奢侈品牌服装加工,这次就死定了。庆幸之余,余强春感到外贸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得及其有限。“今年几乎是利润很小很小,没什么利润,就是现在大家对企业是什么呢,保企业,等于是保命。我现在就是说我要把命保住,我有命了,我后面很多的东西不用你做。”
多年来,温州外贸服装以极具优势的速度增长。2004年,温州服装出口额是4.902亿美元,同比增长21.8%;2005年,出口额9.175亿美元,同比增长32.93%;2006年11.2亿美元,同比增长21.8%;2007年出口额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98%;2008年出口额12.28亿美元,同比增长4.97%;2009年出口额12.95亿美元,同比增长5.42%。2010年出口额15.77亿美元,同比增长21.78%,2011年出口总额20.97亿美元,创出32.95%的最大增幅。2012年前五个月,温州服装的出口优势已不明显,仅仅维持在去年同期的水平。
温州市商务局外贸处处长卢华茂介绍说,根据参加广交会反馈回来的情况来看,今年服装的客商参展的情况也不是很好,收到的订单也不是很多。
那么,面对出口停滞不前的温州服装业?能否找到一剂解困良药。温州海关的数据分析显示,温州地区出口的服装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出口价格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
温州海关副关长吴晓冬告诉记者,就是温州的主要出口产品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太多,而高科技的产品太少,这样的话呢,就是我们的这个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认为是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最近的3到5年那个我们的主要出口产品几乎没有变化,主要种类就是这几种,没有变化。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必须反思我们的外贸模式了,必须走转型升级的道路,才能赢来稳定的国际市场。“我们现在到了下决心要反思我们外贸的模式,原来那种靠低成本、低价格、靠量的扩张的方式,我认为已经不行了,那么我们要从量的扩张要逐步转到了以质的提升,要生产国际市场普遍能接受的,我认为要中档以上的产品,那么提升我们的技术含量跟附加值,那么这样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才更有竞争能力,你再靠大量的低廉的产品去销售,那么我认为这种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所以我们到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所以我们的外贸企业要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去走向转型升级的道路,能够生产真正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来进行竞争。”
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温州服装出口金额比去年同期减少1.21%。鞋业出口同比减少0.94。温州鞋60%用于出口,贸易伙伴大多来自欧盟。在欧洲经济依然低迷的情况下,温州鞋企又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呢?
2011年,中国出口鞋子80亿双,相当于全世界每人一双还有剩余,温州更是有着东方鞋都的美誉。不过,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温州鞋业正面临订单急剧变小、变急、变短的考验,这是一种怎样的变化?接着来看记者调查。
这里是被称做中国鞋都的温州工业园区,这里聚集着一大批国内赫赫有名的鞋类生产商,大街上筹备中的中国鞋都鞋革城已经开始招商,打造鞋类产品的航空母舰的标语也随处可见。温州的鞋类生产一直是温州的骄傲,也是温州外贸出口的大宗商品。按出口额计算,鞋类出口占温州外贸出口总额的四成多。2011年温州地区出口总额约为180亿元,鞋类占了50亿元。
欧洲是温州鞋的主要市场,美国、南美洲国家和非洲国家市场上也都有温州鞋的身影。受欧债危机和国际经济危机影响,欧美市场急剧变化,国内鞋企也面临重新洗牌。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谢榕芳告诉记者,订单不足,一个订单不足,另外一个还不敢接。广交会上,今年我们大家这些企业出去的,接短单,希望接短单,没接成。因为欧元会办法、美元会变化,都考虑到这些了,因为利润非常薄。
国际订单急剧变小、变急、变短。在“短小急”订单的背后,是我国低端制造业“出口量在增长,但是利润率越来越低的客观现实。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谢榕芳介绍说,现在制鞋企业的利润只有3%到5%之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温州有近500家外贸鞋企消失。“整个鞋类出口的形势,温州在制鞋企业当中,数量是2671家,鞋类出口是1226家,目前来说,正常鞋类出口生产的企业只有765家。从这个数据来看,证明将近500家企业在停顿。”
而事实上,也因为一些企业觉得越来越辛苦,不愿意再做。订单状态表明中国鞋服业虽然在国际上还有绝对优势,但目前处于‘守势’,尤其是低端产品的市场在萎缩。出口鞋类市场已愈发艰难。
温州鞋类出口的大环境不好,这直接影响到了皮鞋生产的各个环节。倪权炎经营着一家鞋材料商店,他告诉记者,在浙南鞋料市场,像他这样做鞋料生意的有400多家。
温州市雪地皮革有限公司 负责人 倪权炎:今年整体的形势跟往年差了一点,不过我做东盟这一带、还有西欧这一代稍微好一点,其它的更差,其它的经销商都没法做了,总体跟我们差30%。
今年生意普遍都不好,以前车水马龙的市场装车送货的热闹场景多日不见,整个市场变得格外冷清。虽然他经营的鞋料主要给中东鞋商供应鞋,但他还是感觉到了整个市场的冷清。
温州市雪地皮革有限公司负责人倪权炎告诉记者:“以前的订单都是几万米,十万米、八万米的单子很多,现在今年就很少了,有的时候就一万、两万米,三四万米的偶尔有。订单子变小了,做的东西复杂。我们去年做的产品,有几家在做,现在一个厂家要做几个产品,我们都要去开发新的产品。”
不光原有订单受到影响,新的通路似乎也不乐观。由于受到反倾销调查,今年上半年整个浙江鞋企对巴西皮鞋的出口量为零,让整个制鞋行业雪上加霜。虽然温州制鞋大多停留在低加工发展阶段,但经过数十年发展,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 500家鞋企停业,会不会在整个产业链里产生放大效应?温州鞋业到底如何转身?
在温州的制鞋行业里,巨一集团被公认为一家好企业。在制鞋车间,三秒钟就能生产出一只鞋子。巨一集团的董事长潘建中告诉记者,他在这个行业当中做了十几年还是第一次碰到过市场如此不景气,他觉得下滑的趋势还在继续。“今年首次碰到这个增长量最少的这个时候,以往年我们大概都是在15%到20%的增长,这样的增长,那今年我估计可能增长应该在个位数以内,大概5%到8%左右,那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比较低的一个水平。”
5%的出口额增长幅度,对出口额本来就十分巨大的巨一集团来说无疑具有很大难度。潘建中坦言,5%的出口额增长并不意味着利润增长。“那么劳动力成本以及原材料成本的这些因素,那么如果按照真正的出口看增长数字的话,从我们这几年经济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也就是说如果增长5%左右的话,那几乎等于零增长或者是负增长,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要价格进行转移到成本去,而不是说现在说增长了3%到5%,你认为这个就增长了,我认为这个是错的,应该属于零增长或者负滋长。”
这里是巨一集团的女鞋生产车间,这里每天生产上万双鞋子,这里每三秒钟就有一只鞋子在生产线上下来,一双鞋子在生产线大约会停留45分钟,经过众多的手续后,被装在箱子里,再被集装箱直接运到德国销售。总经理潘建中告诉记者,巨一生产的鞋子有80%是会出口到欧美国家,欧债危机直接影响了巨一集团出口的增长。“欧债危机刚才我讲过了就是说多少有影响,如果按照平时的话,我们历史上我们每年递增都是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巨一十几年都是如此,那么就是从去年我们的这个递增就放缓了,大概在个位数以下,那么今年可能也在全年应该在5%到8%左右,差不多,应该这个数据。”
面对整个市场的不景气,感到压力的不仅仅是巨一集团,温州鞋革类出口渐入严冬。潘建中认为,温州这个鞋业洗牌这个是我认为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当这个社会成本,企业经营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那么一些中小企业那么它肯定形成不了。
在整个温州鞋业出口不利的大环境下,高档鞋出口却让很多企业眼前一亮。1-4月份,温州出口单价超过40美元的高档鞋3.75万双,出口金额达到183.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11.9%。 高档皮鞋的出口均价达到了49美元。
巨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建中告诉记者,温州人做的高档鞋子在国外也是有市场的,国外现在也认同温州的这个品牌的附加值,所以这个也是一个好现象,但是这个现象从目前来讲,它不足以挽回整个下行趋势的这个速度。
在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会长谢蓉芳看来,温州的制鞋行业还是停留在传统制鞋层面上,科技制鞋是温州鞋类出口的唯一出路。
在温州海关查验现场,装满鞋子的集装箱将运往俄罗斯。温州海关负责出口货物监管和对出口企业的服务,在温州海关副关长吴晓冬看来,制约温州出口的外部市场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促进服装和制鞋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才能保持温州出口稳定增长。“市场我们知道是瞬息万变,但温州的出口产品基本上是处于不变应万变,一直就是这几种,而且这么多年来,而且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个从长远来看,肯定不利于这个出口市场的发展,而且从今年的这个数据,虽然我刚才说了外围的市场有一些不利的因素,但是我认为我们自身来讲,如果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将来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多,出口方面。”
当东莞的出口连续两个月超过全国出口总额的增长幅度的时候,温州出口却在急速下跌。同样是外向经济为主导地位的城市,在外部环境同样不景气的时候,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细究个中原因,我们发现,东莞的成功源于两点,一是政策扶持企业及时转型,二是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反观温州,近年来实业空心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企业都无力或者根本就不愿意在经营实业上下太大的力气,转型的步伐自然迈得慢,迈得小,在新兴市场的开拓上也普遍做得不够,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他们对新兴市场的发展速度远远没有赶上他们在传统市场上战线萎缩的速度。温州经济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究竟是坚守实业,还是转型为金融城市?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温州?这不仅需要温州政府、当地企业家共同面对,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