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宇的办公室窗口正好朝向青岛港集装箱码头,没事的时候,他总是爱看看那些即将离岗的船只。
前几年出口旺盛的时候,船出港,集装箱都塞得满满的,整整齐齐的正方形,现在出港的船明显少了,也小了,而且装不满,看起来坑坑洼洼的,很难看。
这种“难看”也直接影响到刘宏宇所在的行业,作为青岛一家货运代理公司海运部的经理,他真正感受到了“难看”背后出口行业的不景气。
“货代的日子不好过,4月份以来青岛已经有三、四百家货代关门了,没有那么多货了。”刘宏宇说。他所在的货代公司是一家全球连锁的大企业,虽然不至于关门歇业,但刘宏宇的业务量比去年同期少了3~4成,比前年少了近一半。
7月份,欧元区投资者信心指数降至29.6,连续第四个月下滑,降至三年来最低水平。欧债危机不断蔓延,其影响也在逐步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
中国出口形势下半年仍难言乐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赵晋平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下半年,很难期待贸易会对经济增长有一个向上的较大的拉动作用。”
反弹真相
去年这个时候,刘宏宇的公司前往欧洲的船每个星期有两班,每班船的仓位在1000个标箱。现在这条航线每个星期只预定一班船,仓位在400至500个标箱,货量下降了四分之三。
对于美国航线来说,原来美国西海岸和东海岸的船每星期各有三班,而现在这两条航线只剩下各一班船,而且仓位还不满。
从上半年中国出口数据看,1~6月份,中国出口总额9543.8亿美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4.8个百分点,回落比例超过了60%。
今年6月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对广东、浙江等沿海城市的出口企业展开调研。调查发现,由于国际市场疲软和需求收缩因素的影响,企业出口增长都明显放缓,甚至大批企业出现了出口的负增长。
东莞市的数据显示,1~5月份全市出口额小于500万元的5900多家小微企业出口下降了55.4%。
刘宏宇还发现,与他联系的大型企业的出货量没有太大的变化,甚至保持一定的增幅,比如海尔、海信、苹果等出口产品,还包括供给欧美沃尔玛超市的消费品等。
“也就是说那些签订长期订单和快速消费品的需求还是没有变化的,下滑的需求往往是非连续订单和小订单,因此中小出口企业受到的冲击比较大。”刘宏宇说。
所有迹象都表明上半年出口形势相对惨淡,但是从宏观数据来看,5月份出口在4月份4.9%的基础上同比增长了15.3%,大大超出市场的预期。
业内人士认为,5月份出口超预期反弹其实含有一定“水分”,这与航运业上半年的涨价有一定的关系。
2011年以来,全球航运业进入低谷,几乎所有航运公司都陷入亏损,作为航运业的巨头,马士基集团2011年度集装箱业务亏损6亿美元,原因主要是持续低迷的需求和不断增高的燃油成本。
因此具有寡头垄断性质的集装箱班轮市场在上半年联合推出了几轮涨价潮,并通过组成运价联盟和封存一部分运力达到涨价的目的。
上海航运研究中心市场研究部副主任周德全对记者表示,涨价预期确实造成了一部分企业在5月份集中出货。
而刘宏宇对于此次集中出货的现象感觉更加直观,他觉得至少有30%的货量是由于担心进一步运费上涨而提前出口的。
6月份出口同比增速回落至11.3%,也表明了这种集中出口的情况不可持续,而多条航线的运价已经出现了松动。
上半年无论出口企业,货代公司还是船公司,在外需持续不振的大背景下,日子很艰难。
盛夏难有暖意
现在属于7-9月的传统旺季,但“大家伙聚到一块儿,最常问的问题就是,你那儿有货吗?”刘宏宇说,短期内他们都很悲观。
中金公司在7月10日的研究报告中也预测,三季度出口增长难以乐观。报告指出,加工贸易出口占整体出口约45%,而6月份中国加工贸易进口同比重现负增长,从5月的7.31%大幅下滑9.2个百分点至-1.9%,这预示三季度加工贸易出口可能进一步下滑。
另外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来看,新出口订单指数在5月和6月连续下滑,6月份此指数为47.50,创7个月以来新低。
而汇丰中国和Markit联合制作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6月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降幅更大,该指数下降2.8点,至45.7,为2009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
统计局和汇丰的PMI指数之所以有差别,主要由于两者选取的样本差异。统计局的样品更多选取了大企业,而汇丰的样本中则中小企业比例比较大。一般来说,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可以作为企业对于未来2 3个月出口订单的预测。从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大家的预期都比较悲观,而且相对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的压力则更大。
航运业对三季度的悲观预期再一次印证这个盛夏的出口难有暖意。
然而市场上也普遍存在着另一种声音,即中国贸易出口已经企稳,全年出口维持在10%以上的增速没有问题。
对此赵晋平表示,从出口的增长速度来看,的确会略有回升,主要原因倒不在于国际市场需求会明显好转,而是由于去年下半年的基数比较低,从数字上来看似乎下半年会比上半年略高一些。
2011年上半年的出口平均增速为23.8%,下半年增速回落至17.5%,因基数原因将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今年下半年的出口增幅。
赵晋平认为,下半年出口不会出现像去年一样20.4%的强劲增长,即使增幅达到10%左右,出口对于减少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作用也不大。
政策空间
由于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中国出口价格一直在上升,价格竞争优势在下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这一因素直接影响到上半年中国对欧盟和日本的出口。
“但近期调整人民币汇率和出口退税的政策空间仍然非常小。”祝宝良说。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大幅下跌,出口产品价格上升,1 6月份中国贸易顺差达到689.1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6.4%。
祝宝良预测,今年全年的顺差会比去年进一步扩大,在去年1548.97亿美元的基础上扩达到2000亿美元左右。
顺差的扩大仍会带来一定的国际压力,因此政府应该不会通过调整人民币汇率和出口退税政策来“稳出口”。
上半年,商务部公布的稳出口政策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加大对出口融资的支持,信贷资金将向三类出口企业倾斜,即有订单的企业、有刚性外需的日用消费品出口商以及对新兴经济体出口的企业;进一步加快退税进度等。
可以看出,这三个方面的政策主要针对有订单、出口形势比较好的企业,而涉及出口领域的企业更多期待政策的普惠性。
结构性减税成为企业普遍期待的利好政策。但是在现实中却往往没有给企业带来实惠。营业税改增值税自今年1月1日在上海试点以来,由于行业税率划分不够细致,航运企业成为税制改革之后税负增加最典型的行业之一。
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景气调查显示,28%的航运企业家认为税制改革使企业税负大幅增加,仅有6%的航运企业家认为企业税负大幅减轻。
航运企业的利润直接影响到航运价格的变动,进而影响出口企业的利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在调研中也发现,今年很多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面前,没有真正遵循结构性减税的政策,反而还在向税务部门加码,税收增长目标快于经济的增长,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负担。
面对严峻国际形势,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货代业和航运企业对于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期待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