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於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下滑而汇丰中国制造业PMI上升,我们该如何看待呢?
表面上看,这暗示主导中国经济的大型国有企业状况并未改善,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将开始见到情势好转。
原因在於,官方PMI更注重大型企业,汇丰采集的数据更多来自中小型企业。
中国7月官方制造业PMI下滑至50.1,但仍持稳在荣枯分水岭50上方。
市场此前预估为该指数从6月的50.2升至50.3,因而实际结果只能被视为令人失望。
反之,汇丰中国7月制造业PMI终值则回升至49.3,虽仍处於萎缩区间,但高於6月的48.2,并且创下21个月来最大升幅。
一个有待解答的问题是,一个数据出现下滑,尽管跌势温和,而另一个数据快速上升,但仍显示整体状况疲弱,这是否讲得通呢?
的确,相比业务更多聚焦于利基市场或作为大企业供应商的中小型企业,钢企及重型设备制造商等大型企业或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见到订单回升。
另外,值得点明的是,官方PMI与汇丰PMI之间的差距自3月开始收窄,当时两者间差5个百分点,为两年来最大,目前差距0.8个百分点,为去年10月以来最窄.
这两个数据上一次经历明显分歧後重新聚合出现在2009年第二季,就在中国工业生产好转之前。
当时中国开始感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後续衰退後推出大规模刺激举措的作用。
现在中国再次推出刺激举措以回应黯淡的全球前景,目前欧洲重回衰退,美国则看似不太可能展开强劲复苏。
然值得注意的是,官方PMI先是降至比汇丰的数据还低,之後两者才双双开始攀升.如果这种情况重现,将暗示官方PMI至少还会再疲弱一个月,而汇丰PMI则进一步回升。
此外,这次即便有复苏,也不太可能会像2009年一样强劲,因为所推出的举措也不会像2008年下半年那样多。
如果历史可以作为殷鉴,中国目前似乎处於跌跌撞撞的回升状况,等候刺激举措来拉一把。
经济的下滑风险还是很多,像是外部领域疲弱,全球PMI走弱,甚至连韩国等亚洲邻国也是如此,但它们肯定不会比2009年初的情况来得糟。
经济数据可能至少还会有几个月呈现有好有坏的情况,之後才会有走强的趋势,或者是清楚显示下滑风险已压过刺激举措。
然如果PMI真的在第四季开始加速,商品需求也不尽然会跟进急速上升。
这是因为中国上半年主要商品进口量已超出其实际消费所需。
至于原油方面,战略性储备增加,主要可能是因应西方国家对伊朗制裁时,市场可能出现供应紧俏的情况。
铁矿石进口强劲,因钢铁厂商保持产量在高位,看好经济会提早反转.但经济尚未真的反转。
至于铜,库存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仓库转移至中国的保税仓库,导致铜的进口增加。
这些过剩的商品还需一段时间才能消化完毕,这意味着未来几个月商品进口可能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然商品价格下滑也可能打动买盘,尤其是铁矿石和煤等进口财与当地高成本产出相互竞争的商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