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的经济形势不好,却未能影响奢侈品销售增长。贝恩咨询预测全球奢侈品销售额今年将增长 6-7%,达到 2000 亿欧元。其中,中国起到了引擎作用,18%-22% 的年增长率让中国成为一个 150 到 160 亿欧元规模的奢侈品市场。增长来自两方面,一是老消费者的重复购买,一是吸引新消费者。前者需要深耕细作,客户关系管理,VIP 活动一场接一场地做。对于后者,“西部大开发”是关键。为此奢侈品牌需要快速拓店,一线城市趋于饱和,就向二线、三线甚至四线城市进发。
店怎么都要等房子造好了才能开,还要看商场的地段是否好,开发商是否专业。虽然中国各地的商业地产大量上市,奢侈品牌却发现能开店的地方真不多。于是各品牌就在生意最火爆的几个商场火拼,比如北京的新光天地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那里面品牌店铺位置的乾坤大挪移真叫人眼花缭乱。闭着眼睛也能做生意的地方,商家自然挤破头也要插一脚。
然而,中国消费者认识的品牌毕竟有限,各品牌的业绩可谓冰火两重天。一方面知名大牌生意非常好,据说新光天地一楼店铺一个月保底门槛就要 800 万元。另一方面,不为消费者所熟知的品牌生意就一塌糊涂,弄不好一天不开张都有可能。
好品牌不愁好地段,甚至还能慢慢悠悠地干。爱马仕的上海淮海东路旗舰店至今仍在做老建筑的内部加固工作,装修不知何时开始,而爱马仕皮具展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想当年,别家品牌听说爱马仕来此扎寨,也蜂拥而至,纷纷赶在世博会期间开业。爱马仕却一点不着急,还利用其中一幢楼开旗舰店。
LVMH 也不愁地方,上海仙霞路遵义路口的 L’Avenue 已经显出峥嵘。这个与澳门赌王何鸿合作的物业将汇聚世界最大奢侈品集团的所有品牌,直接面向大虹桥地区。
当然,中国消费者也会成熟起来,届时会渴望更多“小众”品牌。多品牌店和国外百货店的陆续进入将填补这一空间。巴黎老佛爷百货的北京分店、日本高岛屋的上海分店都将于明年开业。香港 JOYCE 于去年在北京国贸三期开出第二家店铺,今年又将在上海和北京各开一间 mi ni JOYCE。此外,上海和北京这两年也冒出不少小型精品买手店,店主跑去各大时装周看秀买货,Rick Owens、Damir Doma 等前卫设计师的产品线甚至在这些小店里更全。
中国太大,中国的零售市场也太大,实体店的开拓速度根本无法满足井喷的需求。也许网购是一个解决方案,覆盖所有地区,满足各种消费者。
最近这段时间,家电领域的网购让利大战如火如荼,真希望这场火能烧到奢侈品网购领域,让消费者买到与国外一样便宜划算的设计师时装。这或许只是一厢情愿。一方面,货源掌握在品牌以及少数几家国外代理商手里,另一方面,奢侈品消费者对价格不会太敏感,也未必希望在卖大家电的网店顺便买个大牌手袋。有一种说法:不是卖奢侈品的网站就叫奢侈品网购,奢侈品网购像实体店一样讲环境讲服务,拼价钱不是上策。
品牌网店在谨慎中前行,2010 年底,Armani 开启了这一序幕,此后意大利 Yoox 集团带来了 Bally、Dolce & Gabbana、Marni 等,最新要开是 Alexander Wang。Burberry 的官方网店虽远在英国,也能按照中国售价网购。Coach 网店在淘宝商城试水一个月,相信未来也会推出自家官网店。Bott ega Venet a 的官网店也在筹划中。然而大牌官网店的最大作用是品牌形象展示,所以,官网上货品主要以形象款为主,折扣力度也不大,忽略掉了许多国内消费者的实际购买需求。
这就要靠类似精品百货式的网店来满足了,而精品百货不仅各有各的定位,也根据国内市场进行了调整。连卡佛的网购直接与北京的店铺结合,算是实体店的完整复制。Yoox 的 The Corner 则变化不小,在国外走小众设计师品牌路线,进入国内后往大众方向靠,有 Maison Martin Margiela、Undercover 等前卫品牌,更离不开 ZZegna、Dsquared2、Sergio Rossi 等品牌的加入。
对于全国范围的消费者来说,这些品牌还是小众的。因此,创立三年的美西时尚首先选择大牌经典款产品进行销售。订单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包括西藏。事实上,云贵川等地有许多潜在奢侈品消费者,他们出行并不方便,所以网购需求颇大。
经过几年积累,美西不再满足于现状。按照创始人王昊的想法,引进一些优质的国外二线品牌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货品有设计感,价钱也更合适。目前 Just Cavalli 已经在美西销售,之后还会有MCM等品牌加入。可见,奢侈品网购的方向聚焦在品牌争夺上。尚品网已拿下M Missoni 的网上独家经销权,今年秋冬还将引进 Michael Kors 等纽约设计师品牌。这些拿到巨额风投的中国电商是否能改变国内奢侈品市场的渠道格局?这在未来一两年内就将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