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10时,头顶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但一阵风吹过,卷起的尘土和细沙扑面而来。121团7连有几千亩棉田,但要到达那里必须先穿过一片沙漠。
一个拾花工负责10亩地
新疆地广人稀,从团部炮台镇到7连有20多公里,但却不通公交车,要去那里只能开车或者搭乘顺风车。记者就是搭了棉田主韩建军的顺风车,在沙漠里穿行了半个小时才抵达了7连的棉田。
穿过这片荒凉的沙漠后,一眼望不到边的棉田和刚才的景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风格。大片的棉田每七八十亩种几行玉米间隔开,很多拾花工弯着腰在地里拾花。韩建军在这里有3000多亩棉田,他今年从内地接了100多人来,加上机采棉的部分,平均一个拾花工得负责10亩地。
韩建军的棉田在整个7连棉田的中心部分,要走到他的地里还得步行2公里。这里有不少拾花工,但把100多名拾花工们分散在大片地里,却根本看不出这里有那么多人。
采来的棉花按公斤称重
新疆的阳光与内地城市有所不同,从棉花叶子上反射出的太阳光有些刺眼,中午1点多,最强的光线让人发昏,很多包裹严实的拾花工正在将随身背的采花包里的棉花倒进地头的大包里,一边倒还一边使劲压实。瞬间,这些原本瘪瘪的麻袋被刚采回来的棉花装成了一个圆柱体,直径一米高达一米六的圆柱体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
拾花工丁美霞说这一袋一般有五六十斤。“这么大一袋不止五六十斤吧?”记者质疑。丁美霞认真地说:“新疆人称重按公斤算,他们这里说的一斤就是内地的一公斤,半斤是我们常说的一斤,我们现在也习惯性地跟着他们说了。”如此算来,几乎每个拾花工一天采棉的重量都在100斤以上,手快的能采100多公斤以上。
不用人催 下地采棉很自觉
韩建军给拾花工开出的价格是1.7元一公斤,包吃住。下午2点是拾花工吃饭的时间,田间的土路上有几辆送饭的拖拉机来回穿梭,拾花工开始聚集在地头的阴凉处或者地边的工棚里吃饭了。
午餐很简单,面条或者简单的炒菜和馒头就能打发。拾花工马二外端着饭盆笑着说:“我们的伙食算是这一片最好的,你看,面里有鸡蛋、西红柿和粉条。”马二外吃得很快,不够还能再来一碗,饭菜好坏对拾花工来说不重要但吃饱很关键。
马二外吃完第二碗后,又到了一大杯水,他的水杯大到能倒完一个5磅热水瓶里所有的水,其他拾花工的水杯也都和他的差不多。马二外说:“水得倒满,一劲儿就得干到天黑了。”倒完水,提着水杯他又下地了,很多拾花工也都陆续下地了。他们没有午休也不会坐在地头闲聊,吃饭从头到尾只用了不到一小时,没有人催他们,大家都很自觉。马二外说:“多拾点就能多挣点,大家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从韩建军的棉田回到炮台镇已经晚上8点钟了,但天还亮着,就像西安下午四五点的样子,棉田里的拾花工依旧弯着腰采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要等晚上10点钟天彻底黑了才会结束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