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央行的“靴子”都落地了。
继欧洲央行(ECB)推出OMT购债计划后,全球风险资产一直翘首以待的QE3以一种新的方式着陆了,这不仅仅体现在大幅变动的声明文本中。
9月13日晚,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14日起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支持债券(MBS);且将利息再投资于机构MBS;并强调如果劳动力市场未出现根本改善,将继续购买MBS或采取其他政策;保持零利率直至2015年中期;继续在年底以前实施今年6月推出的“扭曲操作”。
今年以来,QE3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曾经笔者根据QE1、QE2的推出条件以及效果判断,QE3出炉的可能性很低,但7月之后,笔者趋于犹豫。总而言之,QE3的表象之后,有以下几点值得琢磨。就算是马后炮吧。
一是对比QE1、QE2而言,QE3可谓开放式量化宽松,因为购债计划没有说何时终止,也就是说没有规模限制,虽然伯南克说“除非就业市场出现重大改善”。
那么QE3总量将会有多少呢?9月14日至9月底将购买230亿美元MBS,10~12月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机构MBS,那么今年QE3规模为1430亿美元。
而由于年内失业率几乎不可能降至7%以下,根据美联储对明年失业率为7.6%~7.9%的预测,QE3很可能持续至明年年底以后,那么QE3的总规模至少为6230亿美元,除非失业率提前降至7%以下。如果延长至2014年初,那么QE3的规模将扩大到6230亿美元以上,这样总量就超过QE2了。
二是劳工市场数据的跳跃性。上周笔者提到,美国ADP就业数据强劲(与非农就业数据的历史相关性达到90%),使得QE3预期大为下降,这从当时黄金、原油的回调可以看出。
但随后公布的非农数据又让人大跌眼镜,8月新增非农就业9.6万,低于市场预期12.5万,数据出乎预期的跳跃。而伯南克讲话多次强调劳工市场,至少在表面上,美联储的首要目标是稳定就业。
三是房地产市场的“一箭双雕”。虽然基本可以认定是非农数据逊于预期推动美联储推出QE3,但QE3的着力点却是在房地产市场。除了每月购买400亿美元MBS,美联储的存量债权每月本息450亿美元还会再投资机构MBS。
虽然7月份“两房”均已扭亏为盈,但美国房地产市场并未出现明显的复苏势头。美联储此次下“赌注”扶持房地产行业,足见对此市场的重视。过去5年中,随着次贷泡沫的破裂,房地产市场中,施工建筑过剩。
在美联储看来,购买MBS直接形成了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而压低住房抵押贷款率有助于市场启动消费,同时新屋开工数量就会更快地增加,制造更多的就业,这可谓“一箭双雕”之计。
四是美联储的最后交易商本性。笔者曾在《最后交易商:美联储的蜕变》一文中指出,金融危机之中,美联储的权力扩张达到了顶峰,同时也完成了蜕变,即从传统的最后贷款人角色演变为最后交易商。
不过美联储QE3中购买MBS这一行为还需要辩证来看。
从2009年1月14日起,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开始出现MBS56.34亿美元,一度占美联储的资产比例高达29.88%。MBS规模峰值出现在2010年7月14日,高达11285.6亿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以来,MBS规模基本保持微幅波动状态,截至9月7日,规模为8437.3亿美元。
也就是说,美联储之所以敢于每月购买400亿美元MBS,是因为保持了MBS的对冲状态,也就是说美联储很有可能是在收缩资产负债表,而不是表面上的宽松,当然这有待进一步观察。
五是中央银行家的道德风险。归根结底,货币宽松就是政府对民众财富的转移。当美联储在最后交易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时,中央银行家的道德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先前业界多以为美联储会避开美国总统大选这一敏感期推QE3,但共和党已明确放言只要上台便让伯南克下台,这是不是助长了伯南克的逆向选择呢?
逆淘汰规则在央行体系中也一样存在,德国央行强硬了20年,眼下是最大的危机。坚守币值稳定目标,捍卫百姓财富的独立央行就是这么艰难,因为是政客和金融投机客统治着世界。
QE3终于落地了,那么它将带来什么呢?
毫无疑问,最受益的是风险资产;其次短期内房地产和就业会得到刺激;最后,这也能较大地提振市场信心,部分抵消了财政悬崖对投资和消费的拖累。
但QE3显然不会是美国的救世主,除了对经济和风险资产的边际效用递减,流动性泛滥将加剧流动性陷阱,并对新兴市场造成输入性通胀压力。
最为关键的是,开放式的QE3的前车之鉴是日本当年实施了诸多宽松货币政策,但至今都没有摆脱通缩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