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针对去年起温州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现象,开展金融综合改革,切实解决温州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对全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如今两个月的时间过去,试点金融改革究竟会为纺织行业及其中的民营企业带来哪些影响?探索中前行的同时,仍须拭目以待。
新闻背景
自 1980年 10月苍南县金乡农村信用社首开全国先河,实行存贷款浮动利率开始,温州的金融改革之路已走过 32年。去年 9月,温州爆发民间借贷风波,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一时间舆论哗然,长期以来潜伏的民间金融问题浮出水面。
2011年 10月 4日,温家宝总理在浙江调研期间,浙江省提出在温州设立民间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想法,希望将民间金融机构纳入监管轨道、降低市场利率和风险,引导民间资本早日实现“阳光化”,得到温总理认可。
2011年 10月,温州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反复讨论、制订、修改,初步形成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2011年 11月 15日,国务院要求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提出修改意见。在此期间,国务院四位参事经过实地调研,形成书面材料,四次上报国务院,两次面见温家宝总理,提出应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
2011年 12月 12日,中国人民银行征求 7个部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意见。
2012年 3月 2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报国务院。
2012年 3月 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可以告诉大家,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正在积极考虑将温州的民间金融作为综合改革的试点之一。 ”
2012年 3月 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信号分析
分析此次温州金融改革的政策信号,对我国纺织行业具有实际意义的包括以下几点:
信号一,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向。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会议确定的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十二项主要任务中,多项内容涉及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现出金融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明确思路。例如会议提出,要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会议提出要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会议还鼓励温州辖区内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租赁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最基本单元,其发展壮大事关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此次会议的许多举措均是围绕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着力,凸显出金融要为实体经济输血的内涵。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保证就业和增加税收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但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一直不够,这导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始终不明显。从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角度而言,中小企业必须成为今后我国金融服务的重要着力点。
信号二,顶层设计是“服务实业企业”。4月 25日,在全面启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动员大会上,浙江省表示,将采取“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先急后缓,边创边试”的方式推进试点工作,抓紧研究编制试验区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将在民间融资规范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多渠道破解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两多两难”问题和信用建设及风险防范等四大方面“先行先试”。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表示,
“在试验区建设中,必须确立这样一个指导思想,金融综合改革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为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搭建了稳健管用的渠道和桥梁,是否真正有效破解‘两多两难’问题,推动民营经济与民间金融的融合互动,健康发展。 ”
“这次‘顶层设计’的思路十分清晰,简单明了,归根结底就是改革要为企业服务、为实业服务。”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这样表示。
民企突困
三年前,长三角地带一个普通纺织厂的劳动力成本为每人每月一千五六百元,而现在,平均工资已经达到三千以上,而这还是在加班很少的情况下。几年前很多纺织厂一般晚上都要加班到晚上九十点,周末还要加班。现在基本上是朝九晚五。因为企业雇不起工人,因此将更多就业机会转到一些当地较小的企业。在中西部地区,这种劳动力的争夺也非常明显。很多工人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中西部,但是大部分人并不一定会长期留下。土地在长三角、珠三角这一代非常紧缺,业内专家认为,这就导致必须要走两条路:向上走和向外走。向上走是向产业链的高端走,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的设计和营销上。像很多国外的企业一样,自己更多是做设计和营销,把加工逐渐向外分流;而向外走,就是向柬埔寨这样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东南亚地区走。国家也在支持企业向外走,我国在与几个第三世界国家合作,建立当地的经济特区,在民营企业里招标。作为一个开发区的开发者,同时还把当地很多相关企业、委托加工企业带到柬埔寨。可以看到,向上和向外正在成为原来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的新出路。
央视评论员向松祚认为:民营企业转型的路有千千万万条,
“我认为民营企业转型成功的,主要还是在本行业内部。比如服装、机械制造等行业,说这些行业好像做不下去,但这些行业并不是不被需要,这些行业永远被国计民生所需要。比如服装行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服装市场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丰富。 ”
更多专家认为,中国民营企业更多的是要解放思想,发挥想象力。企业走出去的路子很多,除了转到非洲、东南亚这些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还有走到中西部去。更重要的是什么?就是需要在一个行业里找到企业的生存基点。比如怎样把中国企业的品牌建立起来。现在很多服装行业很多都是给外国代工,如果能做出自己的品牌,哪怕这个品牌的市场占有量很小,但是做的非常精。其实欧美、日本的很多企业市场占有量不是很大,而是做非常专的市场,一样每年都能过得很好。这个市场永远在,把品牌做得精细典雅有品位,这可能是未来中国民企转型的途径之一,就是在自己行业内部转型。
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刘迎秋认为,在政策上要给予民营企业支持。作为企业内部,要加强对自身的人力资本投资,包括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实际劳动者,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技能。从国家层面来讲,对民营的企业发展进行指导、引导,在政策上要给予它们支持。“比如在商业银行,要设立中小微企业这种融资便利窗口,更多发展小型、区域性、村镇性银行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提供融资便利。这种转型也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新产品试制。申请贷款的时候,建议给予这类贷款的贴息,获得贷款由银行提供便利,体系不由这种创新型的转型企业来支付这个利息,由财政来负担,产生杠杆推动作用。”
那么,此次温州金融改革的试水效应,能否起到这种众所期待的政策效应呢?在民企努力实现突破转型的同时,融资渠道能否在金融改革中得到疏通和拓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融资难问题又是否能够在此次金融改革试点中得到破冰的可能,一切要交给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通过尝试努力的实践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