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需求不振,上游原材料、人工、资金成本大幅上升,棉花现货企业遭遇近10年来罕见困局。收储定量、抛储时机、进口配额摇摆不定,棉花期货经历新一轮持续暴跌行情。即使今年临时收储政策及时启动,期棉也很难轻易摆脱震荡下行趋势。”
这是国家中储棉信息中心高级营运总监梅咏在郑商所举办的“棉花期货面基地”座谈会上对近期期棉走势的整体判断。她认为,外受不确定性自然灾害影响,内受国家抛储政策“摆布”,9月份期棉市场收储仅对市场起到心理支撑作用,且不会太久。“近期棉花期货市场零成交或少成交的局面可能延续到10月份”。
具体来说,梅咏解释道,9月10日,2012年全国棉花临时收储正式实施,根据规定,收储定位价为2.04万元/吨,比全国棉花平均价高1765元/吨。收储政策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市场供给的调控初衷体现为,9月10日~18日期棉呈现震荡下跌走势,但跌幅趋缓,成交量并未出现明显好转,市场做空趋势依然较旺;发改委可能会再一次通过收储稍稍提振市场信息,但抛储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市场的严酷性还在于棉花整体产业链出现问题。梅咏表示,棉花价格新一轮的持续暴跌仅是表象,棉企整体产业链出现问题才是本质。根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棉花产量比去年减少68万吨,消费量比去年增加15万吨,进口量比去年减少258万吨,期末库存却又增加160万吨,即基层棉花供应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此外,棉花替代品——化纤近年来产量稳步提高,挤占了棉花市场空间。
“因此,整体来看,棉花产业链出现很大问题,前景不容乐观。整体产业链运营好转将会比提振市场需求花费的时间更长。”梅咏说。
在现货企业普遍希望的进口配额方面,梅咏认为,今年国家可能不会大量增加进口棉配额发放,进口配额最多会限制在加工贸易方面,而且配额量也将会比去年减少。预计现在至明年8月底,会有一批国家储备棉进口,建议现货企业对此谨慎操作。
中原期货有限公司棉花研究员王伟认为,目前市场对国家棉花收储总量不甚明朗,但抛储交易却将于本月29日结束,届时将利好棉花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