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开始,温总理就在说今年经济总体形势比较困难。总理的用词一次比一次恳切,8月末明确提出要千万百计稳定外需。那么,如何破解我国的外需难题,网络上、外媒中的一些观点又该如何看待呢?为此,中国经济网邀请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做客《经济热点面对面》栏目。节目中分析了前几个月的出口数据,轻工业品和农产品仍保持较快增长,回落的是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对此。梅新育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和分析。他总结了两点原因:
第一,出口的商品结构增长跟国际竞争力的变动以及需求变动有很大关系。机电产品这么多年来,出口增长率一直是引领整个增长率,这就使得现在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达到了一半左右。机电产品不是大件耐用消费品,就是资本投资用的设备产品,这些产品在经济箫条的时候,需求都会有所下降。
第二,从纺织服装来讲,它的需求一方面受到了经济箫条的影响。“比如说我们看到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原来是换季的时候所有的衣服全部都要换,现在箫条的时候他们会压缩支出,原来换三套的现在换两套,加起来需求量就减少了。像纺织服装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它对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最为敏感的,而且这种产业的发展对资本和技术等方面的门槛要求又是最低的,综合起来中国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这些产品订单的部分生产能力已经从中国向其他的后发展中国家发生了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