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困局:
“过山车”行情结束棉农心里还是不踏实
“开饭了!”10月8日中午,马忠新将一大盆肉炒莲花白和一大桶米饭送到地头,招呼棉田里的一群拾花工吃饭。
接连种了24年棉花,马忠新在玛纳斯县六户地镇陈家渠村都成“专家”了,每年,南北疆总有一些棉花种植户到他所在的村里学习。“我种棉花的技术很成熟,但左右不了天气,左右不了市场。”马忠新的这句话,让记者感觉到了他心底的压力。
玛纳斯县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一直排在全疆前列,科学种棉功不可没,马忠新是众多受益棉农中的一个。尽管,前些年棉价起伏不定,2001年因受灾还赔了十几万元,但他坚持种棉花,现在扩种到了400亩。种棉花,让他经常紧张得心惊肉跳,可尝到的甜头更多,他心里清楚:政府处处在考虑棉农的利益。
“国家出台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后,棉价稳定下来了,可种植成本越来越高。还有,销售棉花时,收购企业对棉花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进不了国储的棉花,只能走市场价。”马忠新诉苦道。
前年,马忠新一亩棉花纯收入达到了2000元,去年是1400元,今年只有800多元。利润空间,被高额的成本挤占了。他给记者算账:“农资上涨不说,人工成本太高了。我雇了40多名拾花工,拾一公斤棉花支付两元钱,此外,还包他们来回车票,管他们吃住。从4月播种到10月采摘,每亩地投入人工费1000元。”
自治区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李德明核算出,今年,新疆棉农种植一亩棉花的平均成本在1714元,按当天的棉价,如果一亩地生产籽棉300公斤,每亩地的利润仅600元。
“国家从去年起出台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后,对稳定新疆棉农的积极性和棉花种植面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新疆棉花价格从此结束了‘过山车’行情,但棉花生产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比如今年,生产资料的涨价幅度远远高于临时收储价的上涨幅度,一些收购企业将棉花的衣分(表示棉花质量的指标)、等级压了下来,国际棉价降低导致国内外棉价严重倒挂。”李德明说。
籽棉比去年每公斤低0.2至0.4元,走市场价的棉花比例增大。李德明担忧,今年棉花收购情况不容乐观,另外,如果棉纺企业进口低于国内每吨价格5000元左右的皮棉,势必引起疆内棉花行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