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继8月份同比涨幅“止跌”后,重新出现下滑回到“1”时代。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9月全国CPI同比上涨1.9%,较8月回落0.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5%、非食品价格上涨1.7%。环比来看,9月CPI下跌0.3%,是继6月以来上涨后重新出现下跌。
9月菜价下降肉价上涨
数据显示,9月份八大类商品价格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其中鲜菜价格下降5.6%,蛋类价格涨幅回落,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略微上涨,其中猪肉价格继续上涨。在非食品类商品中,衣着的价格同比、环比涨幅均排在八大类商品之首,同比上涨3.4%,环比上涨1.1%,8月份该环比数据则下跌0.2%。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猪肉价格环比继续上涨2.3%,同比跌幅收窄,粮食价格环比、同比均有上升;居住类价格已连续三个月上涨,服务价格同比涨幅2.3%为年内最高。
翘尾因素或在10月见底
上月CPI涨幅回落0.1%,CPI在7月跌回“1”时代、8月出现短暂反弹后,在2.0%的水平线上做起“俯卧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分析称,翘尾因素持续回落和蔬菜价格回落,主导9月CPI同比涨幅回落。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9月份CPI涨幅符合预期,0.1%的适度回落实际上更多是受翘尾因素较8月下滑的影响所致。8月份翘尾因素占0.6个百分点,9月份则下滑至0.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则增加了0.3个百分点,“0.1%的略微回落就是这样形成的”。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翘尾因素到了今年10月份就差不多没有了,11~12月份影响全国CPI的将基本是新涨价因素。
牛犁分析认为,9月份衣着价格明显上涨,主要是纺织服装企业成本的推动;肉禽及其制品、蛋、菜价与天气的波动关系非常大,蔬菜则跟季节性有关系,如果没有自然灾害等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将不会有较明显的上涨。
四季度CPI重回“2”时代
四季度CPI走势如何?全年保持在什么水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报告认为,四季度CPI将随着翘尾因素下降空间收窄、新涨价因素走高而略有上行。猪肉价格走势进入周期性回升通道,回升幅度主要受豆粕、玉米等饲料价格以及国内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
祝宝良分析,CPI年底前或将保持稳中略升的走势,10月份翘尾因素继续减弱,或下滑至0.1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涨至2个百分点。另外,由于11~12月将迎来传统消费旺季,新涨价因素将明显加快,其将拉高CPI重回2.0%,或达到2.5%甚至更高。“四季度累计会上涨2.4%,全年下来维持在2.7%左右”。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认为,目前CPI水平无论是低于还是高于2.0%,都是基本正常的,没有太大的区别,均表明了今年以来CPI走势较低的基本特征。对明年CPI的预计,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报告认为同比涨幅约为3.5%。
政策走势
经济探底通胀有限 降息预期“抬头”
在经济放缓势头没有好转而CPI重回“1”时代的背景下,是否意味着降息提前到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表示,CPI重回“1”时代,显示在经济回落探底趋势下通胀压力有限;PPI持续回落提升了企业实际融资成本,成为支持降息的理由之一。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CPI回落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的增速放缓抵消了由油价主导的非食品类价格的上升。PPI同比下降3.6%,下降幅度略高于预期,但是其环比下降幅度放缓,表明国内需求水平正在逐步改善。尽管消费物价指数在未来几个月内可能出现反弹,但是考虑到经济仍在趋势水平以下运行以及食品供应充足,未来的通胀水平仍然将保持温和。这给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创造了条件。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告诉商报记者,大规模的逆回购操作未能明显推动经济增长,央行仍然需要通过降准来减缓经济的下滑态势。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势,屈宏斌预测说,未来通胀仍保持温和为继续保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增长提供了回旋余地。预计未来还有一次25个基点的降息空间,央行也会继续运用数量型政策,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注入流动性。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也表示,考虑到货币政策效果明显下降,预计央行对进一步降准和降息会很慎重,但四季度仍然会有宽松动作。
释疑
蔬菜价格发烧
为何CPI却很低?
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CPI不是单一商品的价格涨幅,而是一个总体指标,反映的是全国13多亿人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化情况。而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往往是对单一商品价格变化的感受。另外,有些商品和服务是经常性的消费项目,百姓对价格的上涨更敏感。比如,大蒜价格暴涨,老百姓感受特别深,但可能忽略了猪肉价格低于去年同期。虽然蔬菜涨幅很大,但蔬菜在CPI中的比重有限,短期的暴涨对CPI总指数的影响是有限的。
百姓觉得生活成本增加
CPI是否低估了?
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个人承受能力的差异。如低收入家庭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食品和水电气等生活必需品上,当前CPI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又以食品类、居住类涨幅居首,因而低收入家庭会感到价格涨幅大、生活压力增加。对高收入人群来说,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小,而他们购买的轿车、手机、电脑、液晶电视等价格又多为降价趋势,因而对价格上涨也就没有那么敏感,承受能力也更强。
一般来说,普通居民关注的是“吃穿用住行”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商品。而CPI调查的范围更加广泛,是一个加权计算后的综合平均数,其中既包含上涨的品种,也包括了下跌的品种,如果居民用具体上涨的商品价格与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相比,就会觉得CPI低估了。据法制晚报
宏观经济
PPI、PMI逐步回升 GDP全年或为7.8%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9月居民消费价格、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等经济数据。受投资、工业增速继续回落等因素影响,三季度经济数据仍不乐观。多名经济学家预测,四季度GDP增速或触底回升,但全年GDP增速仍将是下降,并大于预期,而PPI也将随着经济的回暖逐步企稳。在经济增速下行的态势下,预计未来PMI将稳中略升,达到景气临界点。
GDP:持续放缓全年或为7.8%
在投资和工业增速继续回落的背景下,也引发了业界对于全年GDP增速下滑的预测。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季度CPI和PPI数据传递出的信息显示,经济放缓势头没有好转,未来仍将呈持续放缓态势。预计今年全年GDP增速只有7.5%左右。同时,制造业实际上陷入相当严重的通缩,从销售利润持续下降、库存仍在上升、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等多项数据看,制造业通缩很严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表示,由于稳增长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在7.8%左右,全年约为7.8%。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也表示,三季度可能是中国经济阶段性底部,预计GDP同比增速为7.4%,四季度略有回升,全年可能达到7.8%。
PPI:降幅缩小将逐步企稳
作为经济的先行指标,PPI前几个月一直处于收缩状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PPI将逐步企稳。
张立群说,影响PPI的因素包括市场需求、投资、消费和外贸出口。从这个市场需求来看,总体呈现走稳或是稳中略升,在此基础上,PPI回落幅度收窄。未来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显现,投资消费、出口的走稳,企业订单水平回升,会使市场需求面逐步好转,这会支持PPI降幅不断缩小。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对此观点表示了赞同。他说,9月PPI环比跌幅接近零值与购进价格环比略涨,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和国内生产性需求预期略有提振的共同结果,随着下一步宽松政策措施的出台和投资的升温,预计PPI将逐步企稳。
PMI:可能升至景气临界点
日前,官方发布的9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8%,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该指数虽然仍在不景气区间,但是自5月份以来首现回升,显示此前我国采取的稳增长政策效应正在逐渐显现。张立群分析认为,9月份PMI指数出现回升,表明经济筑底企稳迹象趋于明显。新订单指数回升,反映国内投资、消费需求增长企稳;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预示出口开始恢复。产成品库存指数继续降低,原材料采购指数回升,表明企业去库存活动基本结束。生产指数回升表明受订单增加的影响,企业生产开始恢复。综合分析,经济增速下行态势开始改变,预计未来PMI将稳中略升,达到景气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