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周六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进口同比增速重返两位数达11.6%,但因内需仍疲弱,进口同比增长2.4%,导致当月顺差扩大至320亿美元的45个月高位。
分析师指出,出口正受益於政策提振及海外市场回暖,但未来不会继续取得太快的提高;而进口数据仍不理想,显示内需恢复动力仍然较弱.单月的高顺差将进一步导致境内市场美元的流动性充裕,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令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的可能性下降。
以下是数据出炉後,路透采访的数位分析师的观点:
--光大银行资金部首席经济学家 盛宏清:
出口增速重返两位数以及顺差规模都说明,随着欧美经济的企稳,中国外贸出口的外部环境正向好的方向发展。但鉴於至少欧美经济复苏至少还需要三个季度的时间,料期间的进出口增速将维持在中度偏低的水平。
而从国内情况来看,政府已在今年9月出台了数项提振外贸的优惠政策,包括加快出口退税;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降低通关成本,切实帮助企业减轻负担等.这些都会继续推动外贸出口的进一步增长。
随着外贸出口情况的好转,估计年内央行降息或下调存款准备金都将成为泡影.目前境内的美元已显充裕,未来这种情况可能还会加重,人民币升值压力会有所增大.由此带来的外汇占款的增长,令人民币的流动性情况会有所好转,央行流动性管理工具料仍将以公开市场的逆回购为主。
--西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剑辉:
数据显示出前期国内的适度宽松政策和促进出口的一些财务税收政策已经发挥了作用。出口能回升到10%以上,说明此前对出口及外部环境的担心,可以在未来一两个季度内得到缓解.尽管广交会显示出的数据并不是很乐观,但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出口复苏的势头还是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目前更多还是关注出口的表现.进口在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及国内需求没有明显回升的情况下仍有正增长,可减少一些担忧.而从出口层面上看,亦已进一步确认了四季度经济继续企稳。
人民币在目前的波动范围内,尽管处於回升状态,但基本不会影响出口的情况。因目前人民币在前期的6.3左右,基本没有明显变化,除非持续升值到6.1,否则对出口不会产生制约作用。
从长期看,人民币逐步回升还是趋势,但未来1-2个季度来看,维持目前水平还是比较现实的。
尽管未来1-2个季度忧虑可暂时减缓,但明年3月-6月的前景,则还需政策进一步支持.从欧美用户来看,他们对库存的敏感度很高,不愿保持较高库存,所以他们的订单时间都比较短,在1-3个月左右,信心还不是很稳固.同时,不排除美国大选後,对财政悬崖的争执将导致经济出现短期波动.另外,中国春节後经济也可能出现一些反复,所以政策有进一步宽松的必要。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华中炜:
进口数据不是太理想,印证了中国内需启动还处在底部阶段,经济回稳的态势仍然较弱.由於进口与经济发展的上游领域关系密切,从而对经济增速形成负面影响。
从海外市场来看,尽管欧美经济有触底并趋好转的情况,但短期内很难对中国的出口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总体来说,进口有待中国内需启动的进一步带动,而出口将在目前水平维持。
--日信证券宏观经济研究组组长陈乐天:
10月份出口增速大幅回升,好於市场预期.既有西方国家圣诞礼单的季节驱动,也有去年的基数效应,而後者对增速回升贡献较大。7月份以来,我们认为出口增速短期内会继续回升,也是基於8月至10月份基数效应逐渐增大的考虑。但11、12月份基数效应大幅下降,将带动出口增速回落。
进口增速持稳,基本和市场预期一致.虽然10月份投资继续回升没有带动进口名义增速扩张加快,但考虑到价格因素,进口实际增速可能会回升到5%左右,国内需求实际是在继续好转。
前瞻11、12月份,考虑到欧美经济波动及国内投资回升,我们认为出口增速会有所回落,而进口增速会继续回升。进出口增速变化的不同,反应欧美与我国经济走势的差异。
--浙商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郭磊:
10月出口小幅回升,表现正常.同期我们可以看到前三周全球航运指数一直处於上升状态,第四周才开始回落,由此出口整体呈弱复苏态势。不过,从广交会订单情况来看,我们对於四季度剩下两个月和明年一季度还是持相对审慎的态度,估计出口趋势值仍会在15%以下的区间。
进口仍然明显偏弱,显示出内需仍主要由基建拉动,并没有完全传递至制造业和加工贸易。经济增长动能的进一步恢复尚需时间。但从积极角度而言,10月贸易数据进一步排除了外需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复苏期将更为稳固。
众所周知,人民币短期内面临一定的升值冲击.一则是海外量化宽松的持续效应和选情周期下汇率政策讨论的影响;二则是中国经济短周期见底的反映;三则也有央行中间价变动的影响。但这应该不可持续.对於中期人民币汇率,我们仍持稳中趋於适度贬值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