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华斯股份公布的非公开发行预案疑云重重。
经记者调查,华斯股份此番增发项目裘皮服饰生产基地搬迁升级改造项目使得实施近两年的IPO募投项目“裘皮服装、服饰精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付诸东流(详见本报2012年11月1日《华斯股份豪掷2亿搬迁 4000万募投项目成泡影》)。
同时,华斯股份此番假直营店项目之名增发或仅为“圈钱”。
华斯股份募资承诺不兑现早有“污点”。其上市近两年内,IPO募投项目“直营店及配送中心建设”始终未有进展,最终以找不到店铺为由变更。
而如今,在IPO项目夭折且变更后不久的情况下,缘何再借此增发?
10月30日,华斯股份证代徐因忙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11月1日,再次拨打了华斯股份证券部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
募投直营店“幌子”
上市前,华斯股份尚无直营店的销售方式,而是以商场、百货专柜方式为主。
华斯股份主营业务为裘皮服装、服饰的生产和销售,其销售模式主要有OEM(简称委托代工)、ODM(简称设计加工)、OBM(即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当中OBM直接经营市场,掌握更多利润,但渠道建设的费用很大。
近些年,华斯股份采用OBM模式销售收入比重逐渐提高,反之,OEM模式在下降。
2012年上半年,其OBM模式销售收入为1.56亿元,占其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64.97%,而ODM和OEM各仅占了20.08%和13.10%。
2007年-2010年上半年,在华斯股份OBM前五大销售客户里面,除了俄罗斯、乌克兰等外销客户外,亦有若干内销百货专柜入围,如银川新华百货、天兴百盛、哈尔滨新一百、青岛利客来莱西。
在华斯股份IPO募投项目里面,并没有把销售网络向传统的百货专柜方向打造,而是选择了直营店方向。
其募投项目之一“直营店及配送中心建投项目”(以下简称,“IPO直营店项目”)拟投资5655.35万元,在北京、哈尔滨、大连、银川、重庆5城市新增直营专卖店5家及配送中心。
这项目本身符合OBM的定位,并无可厚非。
但值得关注的是,拟建设的专卖店并非用租赁方式,而是选择购买方式,这无疑加大了直营专卖店的成本风险。
该“IPO直营店项目”原计划建设期为1年,但实际实施进度却是难以想象的缓慢。
华斯股份2010年年报显示,其“IPO直营店项目”尚未开工,预计2011年底完工。
截至2011年底,“IPO直营店项目”仅仅投入45.47万元,进度只有0.8%。
2012年7月21日,华斯股份一纸公告,宣布“IPO直营店项目”夭折,不得不变更该项目。
据相关变更公告,前述5个城市5家专卖直营店以未找到合适的店铺资源为由而未实施该募投项目。
该募投项目变更后,公司决定走专柜销售老路。即在18个大中城市选择当地大型商场以开设专柜或专卖店的形式设立19个营销网点。当中16个为专柜,3个专卖店。
变更后,前述19家营销网点均采取租赁的形式。
此外,该项目变更后,项目总投资从原先5655.35万元增至11278.6万元,不足部分由自有资金投入。
但其充裕的自有资金实际便是超募资金。
华斯股份上市实际募得5.85亿元,超募资金达3.25亿元,其中超募资金先后三次补充流动资金,合计达1.7亿元。
再度 “画饼” 圈钱
上述“IPO直营店项目”原预计营业收入可达9386.04万元,净利润为1283.36万元,总投资收益率为25.92%。
而据其项目变更公告,18个城市的19个营销网点,预计5年后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17510.17万元,年均净利润为3368.72万元,税后总投资收益率高达29.87%。
截至今年9月30日,该项目的募投资金5655.35万元部分已累计投入19.75%。
变更后直营店募投项目能否预期完成并达到预期尚未可知。但华斯股份已迫不及待,欲借直营店项目再度“圈钱”。
10月30日,华斯股份公布的非公开发行预案中,拟募集不超过39808万元,其中耗资8469.90万元打造“直营店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增发直营店项目”)。
具体看,其拟在10个国内城市新增12家商场专柜或专卖店,但数量上还是以专柜为主,占了8家。
该“增发直营店项目”建设期为1年,完成后年均营业收入为13506.44万元,年均净利润为2675.16万元,总投资收益率较原IPO项目更高,可达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