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纺机行业内部就有不少人士不只一次地提出发展模式要实现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话题。虽然时间过去多年了,但实际效果却一直不能让人满意。诚然,某种程度上,转型没有成功,或许受制于行业发展的阶段和技术水平。但这种模式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能够成为主流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它确实还有市场。
随着整个制造业困境的出现,不少人士开始怀疑,正是这种发展模式最终导致了行业的困境。虽然目前难以对这个问题给出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但异议的提出,不得不让我们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之前以“速度、规模”为主的发展模式是否还值得推崇?
速度之困
应该说,多年来的速度、规模型发展模式确实对包括纺机在内的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但不少制造企业技术人员却反映,也正是最近10年来制造行业一直在搞产量、搞规模、搞建设工作,因此把很多问题都隐藏了。而随着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到来,这些隐藏多年的问题开始水落石出了。这些问题虽然千头万绪,但以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
制造业低迷,在今年是不争的事实。水泥、钢铁、光伏、风电等行业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最明显的例子是钢铁行业,今年的钢价一下子回到了18年前的水平,不禁让人大跌眼镜。虽然原因很多,但是大多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就是产能过剩。这种过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钢铁的消费量不能与产量同比增长;二是一些企业认为产量越大效益就越好,因此拼命追求产量。
曾经造就了经济神话的光伏产业,今年也有了神话不可继续的无奈。更惨的是,今年9月,欧盟继美国之后,正式对我国光伏电池发起迄今最大规模的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这使得行业在产能严重过剩、超低价竞争、资金链断裂等因素的拖累下,迎头又遭遇了一个重大打击,使得行业多数中小企业停产、不少大企业出现亏损。
相对于这些行业的低迷来说,纺织行业的产能过不过剩就显得更加难解一些。因为这个行业的不景气有着其他原因,那就是国内外棉价的巨大差距。由于现有棉花管理体制造成的国内外棉价差持续扩大,极大削弱了纺织业特别是棉纺产业链的竞争力。纺织行业发展速度的减缓,又马上传导给了纺机企业。无论是主机生产企业还是器材生产企业都感受到了市场的急剧萎缩。
规模之惑
在1998年限产压锭1000万锭后,我国纺纱纱锭总数大概是3300万锭,2006年增长到8000多万锭,用了8年左右时间;而由8000多万锭增加到1.2亿锭大约用了5年时间。增长幅度大约相同,但增长时间却几乎缩短了一半。
河北天伦纺织有限公司驻江苏办事处经理张洪全认为,现在行业低迷和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规模激增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问题还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到现在,产业结构必须要调整了。而纺织行业这种传统行业是首当其冲的,在这种大的格局下,纺织企业怎么定位自己的产品和经营方式是关键,再靠原来的低成本低档次恐怕难以为继。
其实,面临规模发展之困的也远不止纺织一个行业。目前,不少领域产能扩张问题仍很突出,有的甚至还在加剧。有人将其归因于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央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但我们仔细想一下就会明白,产能过剩在刺激措施出台前就是问题,并非刺激之后的副产品。信贷扩张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加剧产能过剩,但可能并不是主因。
也有人将其归因于地方政府、企业甚至民间的利益驱动。不可否认,一些地方政府偏好追求短期政绩,上大项目、争取大项目落户也有相当的民间支持率。但从经济学原理上讲,利益诉求本身是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因素和基本动力,因此这种现象本身也没有太大错误,症结可能也不在这里。
目前有一些情况比较特殊,或者说让人比较费解,那就是有的企业在开工率不足的情况下仍在大上项目,并且这种现象并不在少数。有关人士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些企业家得到了某种担保或者他们认为一定会得到这种担保。这种担保就是以产业扶持与产业调控为主要手段的产业政策干预。由此看来,规模发展之惑,确实并不是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行业能够解决的,或许只有政府、企业、行业同心努力、脚踏实地才能取得真正突破。
质量之忧
曾经有段时间,人们比较推崇“多拉快跑”的生产方式。但这种方式也许在短时间内可以迅速增收,但从长期来看,它的潜在危险很多。纺织、纺机行业能否一直延续这种“多拉快跑”式的高速、大规模发展趋势发展,这种方式是否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谈到这个话题时,江苏东华纺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缪定蜀告诉记者,目前行业的不景气受到了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这是客观事实,没有办法改变。但是,行业的发展现状也和其发展速度过快和规模过大有一定关系。他指出,有些地区上项目时,一个项目就有三五百万纱锭的规模,这无形中给生产原料紧张埋下了伏笔。缪定蜀认为,首先,棉、毛、麻、丝这些天然纤维由于资源条件限制,产量也是有限的,因此产能的大幅扩张必然会引起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扬。虽然化纤产量不受耕地面积的限制,但是石油的产量同样是有限的,并且石油的应用领域也很多。从这个意义上讲,化纤产量也是有限的。因此,速度规模型发展模式已经到了该转变的时候了。
上海太平洋纺织机械成套设备公司副总经理陈鹰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随着西方经济的调整及中国经济倍增目标的实现,世界经济总量也不可能无限止的增长,但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肯定要发生的,因此,靠速度和规格、薄利多销的模式是不可能长久维持的。从短期看,这种以速度和规模、薄利多销的模式仍可维持3~5年的时间,但从长期看这种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虽然不少业内人士都认识到了要改变速度规模型发展的方式,但大多企业又表达了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的观点。因为,目前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速度和规模是否过快主要依靠这个企业或这个行业的发展质量来评判。不过,大体来说,速度规模的发展一定要和当前、今后的市场需求相吻合是大多受访企业表达的共同心声。
缪定蜀指出,如果是为了速度、规模,产品越做越差,甚至自己做不过来了,找技术不过关的小企业进行零部件的代加工;或者为了降低成本,关键部件偷工减料越做越差;抑或产品有了使用客户,服务态度就越来越差的话,那结果就只能是给使用客户带来质量之忧,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不要也罢。
高速发展换挡中速运行的拐点已经来临了,中档的发展速度,加上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效益思路,可能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纺机企业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