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火过去已将近4天,内衣厂的老板依然在逃。
而14位死者的家属已经陆续到达汕头。12月6日上午,新西溪村村口的国道上,一些死者家属穿街而过,走向被当地政府安排的宾馆。死者家属一边行走,一边哀号,哭声很快淹没在街头的喧嚣声中。
央视网记者了解到,在这场事故中死亡的4姐妹的家属,被安排在当地一个名叫“龙湖宾馆”之中。
12月6日上午,央视网记者来到龙湖宾馆并见到了四姐妹的父母,孩子的父母都躺在宾馆的床上,双眼落泪,情绪低落。
陈店镇一位副镇长对记者表示:目前政府在善后,记者不便打搅。随后,记者被这位副镇长带离宾馆。
6日上午,一个自称是四姐妹的叔叔的网友在微博上发帖透露,死亡的四个女孩“大的17岁,两个双胞胎15岁,最小的13岁,且都是虚岁”。
只有不停地加班,才有3000多元收入
根据纵火犯罪嫌疑人刘双云向公安机关的交代,工厂老板在结算工资时经常少算给他,至今仍欠余额3000元钱。
央视网记者在事发地点走访时,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对老板的欠薪行为深恶痛绝,“这里的老板太黑了,”一位务工人员说,“这些都是我们工人的辛苦钱。”
在发生火灾的工厂上班的工人王敏(化名)介绍说,工人们每天的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到中午12点,午休时间一个小时,这也是工人们的吃饭时间。下午1点钟继续开始工作,一直到晚6点下班。如果需要加班,就要延续到晚上11点左右。
同样在新西溪村另一家内衣企业打工的四川籍女工告诉央视网记者,她从四川远离家乡来广州打工,目的就是多赚钱,但如果不加班,每月的工资才2000多元,只有加班以后,月收入才能拿到3000元以上。
该女工的丈夫对记者说:“我老婆在那里上班整整要坐10个多小时,每次下班回家,浑身腰酸背痛,直喊累人。”
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当地的一些内衣厂里并没有休息日。
就在发生火灾的内衣厂,王敏向央视网记者透露,每个月工作30天,厂里没有休息日。如果家中有事,必须向老板请假,等老板答应以后才可以休假,没有老板的批准而缺勤,就作旷工处理,一天要扣除150元。
讨薪纠纷普遍,村干部曾让女工丈夫下跪
陈店镇有着“中国内衣名镇”之称,这里数千家内衣生产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以家庭作坊式企业居多。而在这数千家生产加工内衣的家庭企业中,并没有统一的工人薪酬发放标准。
在事发企业上班的另一位女工林娜(化名)告诉央视网记者,她今年初才来到这家工厂上班。她去年上班的那家企业发放工资,是按照每年的主要节日发放,一般在清明、端午、中秋、冬至和春节这5个节日中,才能结算工资。而她今年上班的这家工厂,虽然按月发放薪酬,但却要扣除一个月的工资作为押金。
“第一个月干活没有工资,等到第二个月,才能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林娜说。
一位在其他厂家打工的工人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工厂并没有固定的工资发放时间,员工没有生活费的时候可以向老板临时支出,有时领到300元,有时可以领到500元,如果老板资金紧张的时候,只能拿到50元左右。其余的薪资都要等到春节时才能领取。
当地众多作坊式内衣企业虽然工资发放标准不同,但有一条却是相同得:都需要扣押金。
“一些哪怕到年底结账的时候,都要扣下数千元工资,要等到第二年的清明季节,才能拿到手。”这位工人说。
押金问题在新西溪村的内衣企业内留下了一个后遗症:员工与老板之间的对立情绪很大。央视网记者在当地走访时发现很多民工对此很有抵触,他们认为,明明是自己的辛苦劳动所得,自己却做不了主。
王敏向记者介绍说,3年前她在另一家企业上班时,就因为工资问题与企业发生了纠纷。
那次纠纷也发生在接近年尾的时候,王敏提前一个月告诉工厂的老板,她要在腊月十五时结算工资回老家过年,当时老板满口答应。但等到腊月十五这天结账时,老板却拒绝结账,要求再继续工作几天才能离开,不然就拿不到余下的3000多元工资。王的丈夫与老板论理之际发生了纠纷,最后老板打电话到村委会,村干部们都赶来调解。
“没有想到的是,村干部调解的结果,叫我丈夫向老板下跪道歉,”王敏对记者说。
“我当然没有下跪,我们又没有打起来,凭什么叫我下跪呢?”王的丈夫向记者回忆当时的情景。
最后,该女工找到一位与村委会干部熟悉的亲戚说情,才得以结账。但最后结账时,依然被扣下数百元,拿到手的仅有3000元。
一个意外的插曲是,王敏的工资被村委会的调解人员扣下200元,“他们认为已经到了吃饭时间,调解人员花了时间和精力,需要安排吃饭。”
厂内火灾隐患无处不在
12月4日,汕头内衣厂大火发生以后,当地的消防部门第一时间展开了调查。
汕头市潮南区消防大队大队长严宏基对央视网透露,内衣厂内的每层楼都安装了防火门,但从现场勘查,每层的防火门应该都是敞开的,形同虚设。“从理论上,如果防火门按照规定是关闭的,一楼发生的大火,不会从一楼窜到二楼和三楼。”严宏基说。
在内衣厂内,消防用的防火门建在每层楼的通道和楼梯的结合部,用消防门代替了人员日常进出使用的普通门,员工每天吃饭、取货时出入,都用从消防门经过。“规定关上的消防门,应该经常敞开着。”严宏基说。
除了消防门使用不符合规范外,厂内火灾隐患无处不在。
林娜告诉记者,在三楼车间的地面上,四处堆满了内衣半成品。“很多时候,走路很难走,需要从这些内衣上跨过去,好像跳舞一样。”
很多时候,在工厂的楼梯上也堆满了半成品,一米多宽的楼梯,仅留下一个人才能通过的小过道。
这些遍地堆放的半成品,主要材料就是海棉外加一块布料,不仅是易燃品,而且燃烧后散发的都是有毒气体。
此外,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必须对工人进行全员消防培训。记者了解到,在潮南区消防大队建有专门的消防培训中心,每年要对相关企业员工培训达数千人。
但由于企业员工流动频繁,全员培训的工作实际上很难落实。“另一个原因就是有些企业工人多,不可能大家停产培训,需要一批批培训,这就需要一个时间周期,”严宏基向央视网说。
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的数位从火灾现场逃生的工人,都在当地工作多年,换了数家工厂,但他们一直没有经过类似培训。“我们连灭火器怎么使用都不知道。”一位工人对记者说。
消防规范被长期漠视
事实上,汕头市一直是火灾事故的高发区。
2006年5月,汕头市潮阳区一家名叫汕头市创辉织造有限公司的内衣厂发生火灾,造成13人死亡1人重伤。
2009年5月21日,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上堡居委会五片一家家庭作坊发生大火,造成13人死亡,4人重伤。
2012年4月15日,汕头市潮南区马浦镇华里西村,一家内衣生产企业发生大火,3人死亡(其中两名男婴),6人重伤。
央视网记者了解到,在2009年,广东省政府把汕头市潮南区等地区列为“挂牌督办的重点隐患整治地区”,这一挂牌督办,主要针对当地的消防安全。2009年底,相关部门的整治验收合格。
虽然督办牌被摘,但火灾隐患依然无处不在。
这一次发生火灾的生产工厂,窗外均安装着防盗的铁栅栏。潮南区消防大队大队长严宏基认为,这并不符合消防规范。
“但是因为涉及到防盗,另外万一员工工作压力大了,从楼上跳下去,老板也付不起这样的责任”。 严宏基解释说。
窗户被封,消防通道成了重要的救生通道。但当地一般采用类似绳子等材质做成的绳梯逃生。一旦发生灾情时,逃生人员是年长的老人,如果确保逃生安全?
这样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在12月4日发生的这次火灾中,一位重伤工人就在从绳梯上爬下时掉了下来,幸亏被地面施救人员接住。
“其实,这也不符合消防规范,标准的通道应该安装踏步式的梯子,”严宏基说。
严宏基认为,采用绳梯是万不得已的办法,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因为当地的厂房最初都是家庭式住宅,后来变成了厂房,房子都是联排式,很难安装踏步式楼梯。“这也是一种临时性的措施”。严宏基说。
这种“临时性的措施”从2006年开始就被采用,直到2012年岁末,这种“临时性措施”依然存在。
当央视网记者询问:“如果这次发生火灾事故的企业,窗户没有安装铁栅栏,逃生通道的楼梯是踏步式楼梯,死亡的人数是否会减少?”
严宏基回答说:“肯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