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是东莞市确定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虎门、大朗两个镇是该产业的两大主要集聚地。同样的问题,如何寻找到新的出路?
地方军扎堆暗藏隐忧
虎门镇拥有5000多家服装企业,上规模的服企有1250家,包括数百个服装品牌。
尽管拥有成熟的产业集群优势,但虎门服装给外界的印象依然是以代工制造的“中低端”服装为主。创办于1996年的虎门服交会虽然已经举办了17届,但一直跼促在镇内一个服装商场内举行,展会规模长期未能实现突破扩张。无论是展会现场的展出品牌,还是模特时装秀场,绝大多数是来自本镇的地方品牌,鲜有外地大品牌参与。如何依托众多的工厂和完整的产业链,孵化出更多市场承认的高端品牌,这也是东莞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最难突破的环节。
今年上半年,虎门多家服装企业出于自身发展需要,将研发设计、营销等部门迁移到外地,这也引起外界对于虎门服装产业空心化的担忧。
专家建议,应从税收、人才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创造更好的服务软环境。
依靠数控机床提升效能
作为东莞服装产业另一重要分支的大朗毛织产业则找到了转型升级的曙光。
自1979年承接香港毛纺织产业转移以来,盛产荔枝的大朗发展成了不养一头羊的中国羊毛衫名镇,镇内有毛织企业3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近100家,年销售量超过12亿件。
已在大朗毛织行业打拼多年的东莞市龙姿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树荣介绍说,“人力成本上升、辅料成本上涨、订单减少,压缩了从事代工生产的毛织企业的利润空间,身边的朋友往往通过数字化生产、开店做内销、电子商务、注重研发设计等渠道来压缩成本,增厚利润,实现转型升级。”
在这些路径中,“智能化数控工人”的引入最为外界称道。
为帮助传统的毛织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朗镇政府从2010年4月起,对企业购买数控织机给予奖励。据统计,全镇电脑针织横机数量从2005年不足1000台发展到目前的4万多台,从中节约劳动力约20万人。今年11月3日,大朗镇被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协会正式授予“中国电脑针织横机集散基地”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