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最终未能如愿完成10%的增长目标。似乎是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
海关总署1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实现进出口额增长6.2%,其中出口增长7.9%,进口增长4.3%。
除了外贸增速出现了下滑,顺差也意料之外地大幅扩大,全年2311亿美元的顺差,和2011年全年相比扩大了48.1%,创下了2009年以来的新高。2012年的最后一个月出口强劲增长,似乎预示着2013年的外贸增速将会重新上扬,而这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贸易顺差的扩大,将给我国的外贸政策乃至宏观政策带来更大的考验。
年末出口反弹
尽管已经做好了形势严峻的思想准备,但2012年的外贸形势还是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期。这一年,商务部多次强调,我国外贸同时面临着“三座大山”:一是世界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外部需求严重不足;二是国内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人民币加快升值,传统竞争优势弱化;三是贸易摩擦加剧,风险上升。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说,国际市场需求不振,2012年中国和最大贸易伙伴欧盟贸易额下降3.7%,和第五大贸易伙伴日本的双边贸易下降3.9%,这些都是导致外贸低位运行的重要原因。
海关总署每个月随机抽取2000家出口企业,通过网络跟踪调查这些企业出口订单的情况。从2012年6-12月份的调查数据来看,每个月都有近一半以上的出口企业反映他们的出口订单较2011年的同期在减少。
令人欣喜的是,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12月,中国进出口出现了探底回升的迹象。2012年最后一个月份的进口和出口规模双双创历史新高,一改之前出口连续两个月环比收缩的困局。12月进出口总值增长10.2%,比11月的1.5%增速回升了不少,而出口增长也由11月的2.9%回升至14.1%。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12月的数据未再恶化,显示中国的进出口已经处于稳步回升的通道中。但他也提醒,单月数据的跳强有着年底旺季翘尾等因素,并不能说明趋势,这样的高增速他认为难以持续。
除此之外,作为影响外贸的先行指数,12月份中国出口订单指数、出口经理人信心指数及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的“两升一降”,被众多业内人士解读为今年一季度外贸出口好转的先兆。
去年12月份新增的出口订单指数为36.9%,较11月份回升了2.9%。出口经理人信心指数为38.2%,较11月份回升了2.4%。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18.4%,较11月份下滑了0.7%。
“这里的两个提升和一个下滑,也就是订单的提升和出口经理人信心的提升,加上成本的下滑,使出口企业的信心增强、订单回升和成本下降,预示着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可能会有所好转。”郑跃声分析。
面临顺差重压
外贸出口回升是个好消息,但由此有可能带来的顺差扩大则是个坏消息。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贸易顺差为2311亿美元,较上年扩大了48.1%,创下了2009年以来的新高。
最近几年,贸易顺差一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2年有关部门虽然没有一直强调贸易顺差目标,但据媒体报道,在国务院王岐山副总理和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提到“保十”的外贸增长目标的同时,都强调了将贸易顺差控制在1500亿美元内。显然,这一项指标又没有达到。
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中国一直在致力于削减贸易顺差以平息国际社会对于中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责难。2008年中国贸易顺差达到2981亿美元的峰值水平,此后逐年缩减,2009年为1957亿美元,2010年为1815亿美元,2011年进一步缩减至1549亿美元。
如果不出意外,尽管2012年贸易顺差扩大了48.1%,但占GDP的比重仍达不到国际警戒线的3%,但和2011年相比,所占比重应该会有所增加,贸易平衡问题有可能会被国际社会再次提出来。
贸易顺差的扩大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贸易平衡的问题,对外汇占款、汇率等的影响都会接踵而来。
海通证券分析报道指出,2012年贸易顺差的扩大高于预期。从3月开始出现贸易顺差,并一直维持在200亿美元左右,和历史年份相比,属于较高水平。12月份的高顺差主因是出口的强劲以及内需的疲弱。不过,海通证券预计12月FDI(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将超过前几个月,外汇占款依然低速增长,总体看流动性环境依然平稳,货币政策大规模放松的动力并不强。
“贸易顺差是观察一个货币汇率最基础的因素,无论在汇率的理论,还是在计量的模型,它在里面占的权重都是最高的。从其它的像购买力平价理论等来说,我们现在人民币汇率还没有到均衡汇率的状态,所以我判断未来大趋势仍然会升值。”建行高级研究员、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