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an Green)认为中国经济在2013年将保持合理的速度增长,但是增长潜能却在减弱,一些潜在不利因素也正在聚集。
在展望2013中国经济改革的报告中,上次我们提到了关于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激增这一话题,这次我们将重点放在中国经济改革所面临的挑战。
王志浩写到:
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当前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虽然不会在明天就垮塌,但很明显这种增长模式有很大的问题,我们坚信这样的问题在过去几年中不断发酵并且越来越糟。
中国经济面临的不平衡问题,并非是贫穷与富裕、农村与城市、西部与东部这么简单,他总结了4个影响中国经济的不平衡因素:
1.当前的城市化进程
2.当前的投资增长模式与金融服务业
3.政府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4.政府的角色:增长促进者和干预者
FTAV指出,第一个城市化的问题是巨大的,中国内陆的移民涌向城市,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了劳动力,但却因为户口的问题而无法分享这个城市的福利待遇并无法完全参与到城市的消费经济中。
实际上中国有两种城市人口,一种是有城市户口的人群,另一种是农村户口的人群(:
第二点其实大家比较熟悉,政府投资方面的风险在于过度投资促进增长所导致的一些成本,比如资源浪费或者通货膨胀。IMF的一篇报告中显示过度投资大约占GDP的10%,成本是4%的潜在GDP。
而在金融行业里,FTAV提到了以信托和理财产品为主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一方面银行吸收理财产品拉储,并且许多理财产品并不和实际资产挂钩。另一方面发售理财产品成为了银行间借款流动性的源头,50%-80%的理财产品是以银行间市场借款为标的的,一旦发生违约将产生更大的连锁反应。
至于第三点,政府与服务行业的关系,王志浩认为这是建设中产阶级家庭的关键因素:
城市人口中的中产阶级家庭拥有一定的资金,如今这些家庭想要购买品质更高更好的社会服务,却要顾虑到食品安全,腐败,医保以及子女教育等民生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一向在从农民手中拿地并建设基础设施方面非常高效的政府,一直没能将经济效益有效地传导给人民。
关于第四点,王志浩认为政府的干预措施经常是在平衡那些拉拢政府权贵主义与基础建设投资促增长之间的关系。然而最近,随着中国变得更加富有,行贿拉拢主义的势头开始超越政府干预所带来的益处,滋生了大量的腐败问题。
王志浩建议要做到改革,中国政府应该先从废除计划生育开始,并逐步构建一个完善的法律框架,提供更多支持给非政府组织,允许人民通过媒体检举腐败以及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这些措施显然无法一步到位,但是要仔细思考之前提到的四个问题需要怎样的政治决策来彻底解决。
其实中国从来不缺乏改革的建议,但是这些建议能否被采纳?估计没有人会知道,但是王志浩认为,中国新一届政府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向外界表明一种态度,从某些角度来说,政客们会采取一定措施:
北京方面其实已经形成了改革的共识,这个改革共识可以分为两点。
第一是政府加大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改善那里的福利制度和公共服务质量(医疗和教育),这也是21世纪初期政府工作的重点。第二点其实是市场化,给私营产业更多的增长空间,允许市场拥有定价权并引导资源更合理的分配,减少寻租(政府干预企业和个人经营活动)并消除行政管理,这其实是90年代经济改革的工作。
这两点可以很好地搭配起来,至少在发达国家这两点可以融合起来。但是这却面临一个最大的阻碍,就像人民日报副主编周瑞金提到的“利益集团将会阻挠改革”,这意味着,要成功进行改革,就要进行完整的政治部署,改革者也应当时刻谨记这些原则来确保一场成功的经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