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尔是新疆的产棉大市,这个屯垦的农场,目前正在推行机器采摘棉花。可以预期的将来,曾经在新疆地区活跃的内地拾棉工,将成为一个历史的名词。
据当地负责人介绍,阿拉尔棉花机采面积总规模已达到100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机器进场
2012年的采棉季节,在当地某团场的棉田里,高架喷雾机车正在喷洒脱叶剂。仅当地一户种植户的棉花播种面积就达到300亩。据当地团场负责人刘昕介绍,棉花采摘之前,要先打脱叶剂,等叶子脱落后,机采设施才能够进场。
阿拉尔市,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辖的县级市,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
此地,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是国家首批长绒棉商品生产基地。“九五”末期再次被列为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目前,当地优质棉基地近10万公顷,年皮棉总产18万余吨,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分之一强,是名副其实的产棉大户。
过去,阿拉尔的棉花多采用手工采摘方式,以一个采棉工平均可以完成8亩棉花采收任务来计算,一个采棉季节要用6万-8万外来拾棉工。这样的情况,在全疆各地产棉地每年都在上演。
据统计资料显示,全疆每年种植棉花的面积都在2000万亩左右,每年需要使用的采棉工都在300万人左右,其中大部分是从内地各省区引进,尤其是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
以中年妇女为主的拾棉工大部队,每年在9-10月之间新疆棉花丰收季节时,都会像候鸟一样集中往疆内各产棉地赶。一般当地棉花价格在3元每公斤,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些拾棉工大概能有8000元左右的收入。
2012年,在阿拉尔,往年常见的景象有了变化。
“往年这300亩棉花,到了采摘季节的时候,大概需要40-50名拾棉工,光这块花销就要20万左右。现在机采,便宜,关键是省事,过去还要给这些拾棉工送饭,一家人忙得要死。”承包户王丽红说。
据阿拉尔团场负责人介绍,2012年上半年,师市各植棉单位就统一了机采棉播种模式,各团场也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职工采用机采。王丽红所在的团场该年种植了2万多亩棉花,有将近8000亩的棉花实施机采。
“机采省工省时,降低拾花成本。”刘昕介绍。
据师市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阿拉尔师市种植了160万亩棉花,投入使用近220台采棉机,完成机采面积达到120万亩。与此同时,在采摘季节,减少引进外来拾棉工6万余人。
产业化发展
据阿拉尔团场负责人介绍,阿拉尔之所以想要推进机采棉,不仅仅是节约每年一笔采摘费用,更关键的是想通过机器采,来带动当地棉花生产的装备和产业化水平。
“优化提升农业产业机构,巩固提升棉花产业,着力推进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在由阿拉尔师市宣传部提供的一份汇报材料中显示。
“要知道机采不仅仅是机器开进去,还要一系列的后续配套,比如说棉花生产线的改造。” 阿拉尔师市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
据悉,2012年当地投资了1亿元,完成67条棉花加工生产线更新改造,还建设了机采棉花生产线4条,并且配置了与机采棉配套的精量播种机械1000多台,拉花运输机械800多辆。“工作量很大,也看出师市推这件事的力度。”上述宣传部官员表示。
其实,不仅仅是阿拉尔市,全疆主要产棉区近年来都在力推机械化采摘棉花。2011年,新疆农机局曾与全球知名的农业机械生产商美国迪尔公司进行洽谈。据媒体报道,双方表示愿意在新疆建设机采棉试验基地,共同探索一种适应新疆的“从种植、田间管理到收获,棉花清理全程的”机械化模式。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全疆地方棉花种植面积1650万亩以上,机械采收的面积仅100多万亩,地方现拥有自走式采棉机近300台,采棉机需求量市场潜力很大。
不过,由于棉花机械采收技术涉及到很多层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棉花机械采摘仍然是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据新疆自治权农业厅负责人表示,今后自治区农机局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继续大力推广棉花机械采收技术。
作为产棉大市,无疑阿拉尔将走在机采棉改革的前列。
据师市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当地成立了阿拉尔市银海采棉有限公司,对种植棉花的单位提供专业的机采服务。
目前,这家公司拥有218台采棉机,并培训了600多名的采棉机驾驶员。“2012年采棉季全部进入到棉花主产地的各个团连,进行机械化采摘。”上述工作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