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季,我们听到不少人预测这一年是买股票的时机,说会发生推动道指上涨的事件。
股票研究公司FusionIQ首席执行官Barry Ritholtz说,自己过去十年都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记录某一个月的预测,时隔一年后再来回顾。他得出的结论是,与其投入时间用来看一些预测,不如分辨当下发生的状况,因为投资者花了太多时间担心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没有弄明白已经发生了什么。
Ritholtz建议搞清楚是什么在驱动金融界,因为了解那些已经发生的重大转变会有助于个人的财务规划。以下是Ritholtz认为更有意义的趋势,他预计它们可能持续到2013年。
1、ETF在占领一切。
投资者发现自己并不擅长选股和管理交易,也知道大多数专业人士也不会比自己高明很多,把大笔的共同基金费用交给一个业绩还不如基准水平的经理毫无意义。这种认识导致交易所交易的基金与指数受到追捧。
ETF化有明显优势,它成本低,透明化,一键式决定便捷。即使全球债券基金巨头PIMCO也承认这股潮流,成立了一种ETF版本的格罗斯旗舰基金Total Return Fund。
目前彭博、雅虎财经和晨星公司都有免费的ETF网站,晨星对部分数据收费。
2、金融业继续收缩,顾问继续离开大公司追求独立。
金融危机以来,华尔街的用工规模大幅下降。美国劳工部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金融与保险业从业者776万人,比2007年危机前减少了近10%,当时约有840万人。
但也不能全归咎于危机。科技与生产力的进步使操作必需的人手减少。而过去40年来,金融业扩张过度,华尔街现在发生的情形大部分体现的是扭转产能过剩的努力。
3、增加收费与佣金的压力加大。
这一趋势比ETF兴起和华尔街缩编的趋势先出现:低价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取代了高薪的华尔街精英。在可预见的未来,它还会持续。
对投资者来说,这是很好的消息。研究发现,收费影响了回报,减少这类成本是毫无风险的增加回报方式。
4、对冲基金的麻烦。
今年不是对冲基金业的好年头。第一个问题就是业绩,对冲基金表现比大盘落后15%。客户很难接受,为什么一只8美元的ETF表现比对冲基金好,还要投资对冲基金,让自己20%的利润承担2%的费用。
而且,对冲基金还面临法律问题和内幕交易的指控,自身名誉受影响。
从本质上说,驱动对冲基金的是人的贪婪本性。一见到业绩跑赢大盘,那些退缩的客户就会蜂拥而上,吃回头草了。
5、金融业新闻发展分化。
受金融业影响,报道这类新闻的一些媒体也在走下坡路。如果投资者在避免选股,谈论选股的节目就没有多少需求了。
有多种方式体现这一趋势,如有线电视CNBC的排名下滑,道琼斯创办20年之久的杂志SmartMoney印刷版停刊。
同时,替代传统媒体的新闻源正在崛起。博客仍是分析评论的来源。Twitter已经俨然新一代新闻社。
StockTwits这样的初创公司使交易员和投资者能实时共享观点。
6、人口因素是巨大的动力。
人口因素并非至高无上的主宰因素,但不应该低估它有多大的意义。婴儿潮一代老龄化影响了房产业、创造就业、投资规划以及一代人的财富转移。
这种趋势还在发展,它派生的影响将持续多年。
7、“买入并持有”(Buy-and-hold)之死太过夸大。
2000或2007年市场高峰期以来,“买入并持有”型投资者出现得不多,但估值的重要性增加了。
因为一些专家宣告了“买入并持有”型投资的末日,所以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10年期买入并持有的回报有了一定吸引力。而今天的10年期回报起始日期已经接近2003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低潮期。三年期回报超过了技术流的投资组合和全球宏观类型的投资。
这其中的教训到不是“买入并持有”如何,而是说明,开始投资时投入的价值对回报有很大影响。
8、不够“恶性”的通胀。
批评政府赤字的人多年来一直在警告恶性通胀将至。经常听到的警告中会提到“不可持续”这个词。但这个词并不意味着事实就是它所指的那个意思。
9、债券牛市已经结束,利率会上升?
这种说法和恶性通胀类似,实际上这样的话已经讲了快十年。
如果每年都这么预测,总有一天会预测准的。当然,这样的预言对大家没有任何意义。
10、美联储仍在控制整个金融系统。
美联储还在以超低利率和大规模流动性的QE影响整个系统。
没有这种超常的干预,美国可能会深陷衰退,美国的止赎房屋将极大增加,大银行要么再次请求救助,要么宣布破产。
宣布QE4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趋势可能持续,甚至可能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