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对一部iPhone手机的利润拆解:美国赚取360美元、韩国和日本赚取46.46美元、中国仅赚取6.54美元。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日前依据类似思路,提出以附加值方法重新计算全球贸易附加值贸易统计法。
推出附加值方法 计算全球贸易
这一统计方法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全球化现实。
在国际贸易中,“附加值”是指一件产品由于劳动力补偿、关税或利润等原因而产生高于原有价值的新价值。举例来说,韩国向中国出口100美元自己生产的商品,中国在对该商品加工后,以110美元的价格再出口美国。按照传统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中国对美国产生了110美元顺差,而美国和韩国之间并无贸易关系。而按照附加值贸易统计法,韩国对美国产生了100美元顺差,而中国对美国只产生10美元顺差。
为了更准确反映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现状,经合组织与世贸组织经过多年合作,近日推出了全球贸易测算新方法附加值贸易测算法。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说,这一测算法将改变人们传统的贸易观。
由于全球形成产业链,一些工业制成品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多次跨越国界,而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出口和进口。按照传统统计方法,出口被视为有利于促进国内生产总值,而进口对国内生产总值是负贡献。但按照附加值贸易统计法,进口是出口的促进因素,在多数经济体中,大约三分之一的进口都是为了出口。
该统计方法将避免错误估计不同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差额。最经典的例子就是苹果手机。按照2009年数字来计算,一部在中国组装制造的苹果手机批发价为178.96美元,其中仅有6.54美元的价值是在中国产生的,其余都由美国设计商和韩国、日本等零部件供应商获得。但按照传统贸易统计法,这178.96美元都被记录到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上,导致中美贸易顺差被夸大,造成“顺差在我、利润在美”的奇怪现象。
而附加值贸易统计法则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中国或许难保 “头号出口大国”头衔
对于中国而言,贸易统计不啻为“顺差瘦身法”。根据新法,实际由外商赚取的价值,将从中国庞大的贸易顺差中剥离出去,中国贸易顺差账面数据将明显缩水。譬如,按附加值测算,2009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大约减少了25%。
按贸易统计新法衡量,中国或许难保“头号出口大国”的头衔,却可更准确地估计自身在全球分工和贸易体系中的分量。
贸易统计新法反映出:中国出口中多达六成来自外商控股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品牌仍是不少中国企业致命弱点。
贸易统计新法反映出:中国众多行业仍旧徘徊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低端;不少地方经济增长仍有赖于廉价生产要素和量化扩张,面临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难题。
从上述层面观之,贸易统计新法是个好东西,由此导致的中国贸易顺差账面缩水是件好事情,它让我们更加冷静和清醒。
美国成为日本最大出口国
据最新的附加值贸易统计标准统计,美国取代中国成为日本最大出口国,日本对美贸易顺差将较以往增加6成,对华顺差基本消除。
根据附加值统计标准分析2009年日本贸易显示,美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国,而非中国。美国所占比重增至19%,中国则降至15%(按传统贸易统计为24%),居第二位,日本对华顺差将基本消除,对美国则为360亿美元,增加约6成。
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主席经济学家永浜利广认为,“这一数据显示,日本出口的主要支撑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需求。在发达国家畅销的多为高品质商品,日本应加强研发可提高附加值的高端技术”。
日媒报道称,日本企业向亚洲新兴经济体出口零件或半成品,经其组装加工后,最终产品会出口至欧美消费,这是日本贸易的一般流程。但传统贸易统计未能准确反映这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