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6%,均符合路透调查中值。
主要数据:
--1月CPI同比上涨2.0%(路透调查中值为上涨2%),12月为上涨2.5%
--1月PPI同比下降1.6%(路透调查中值为-1.6%),12月为下降1.9%
--1月CPI环比上涨1.0%(路透调查中值为上涨0.9%),PPI环比上涨0.2%
--1月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9%,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6%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评论:
--浙商证券宏观分析师 郭磊:
CPI和PPI完全符合预期.CPI的同比数据波动是跨年基数因素带来的,实际上,环比数据有较高增速.食品分项有明显贡献,按照一般规律,在春节后蔬菜价格有一个回落过程;但CPI回升的整体趋势已定,不可逆转.我们估计到四季度初的时候,CPI将会在3.5以上,即基本到了政策敏感线,届时经济进入被动补库存和类滞涨期,政策再度转为谨慎。在此之前,通胀约束只属中性。
由于来自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压力不大,而基数因素较强,PPI目前还在同比低位,但环比已在正常回升。其实1-2月数据并不关键,在3月份之后经济进入主动补库存期之后,PPI将是观测工业回升力度和经济回升力度的重要影子指标。
其实不止价格指标,1-2月的所有经济数据都有这样的特点:特殊性较强,对于既定假设来说无法证实,亦无法证伪.对于市场预期来说,至关重要的一个风向标将是3月份的CPI、出口和房地产销售等数据。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华中炜:
略高于我们的预期.食品价格的环比涨幅攀高,是春节因素和天气因素叠加的结果.2月物价同比涨幅预计达到3%左右。
总体判断,预计经济的恢复程度可能比较缓慢,从而物价上涨应该在上半年不会成为大的问题.我们预计2月份价格应该是上半年的高点,应该也是价格改革一个好的窗口。
--中国建设银行宏观经济学家 张涛:
1月份CPI同比2%,环比1%,基本符合预期,属于不低的水平;另经测算的核心CPI增幅在2%;剔除猪肉价格后的CPI为2.2%。
需要关注的是,2月份CPI环比只要超过1%,那么2月份CPI的同比就可能超过3%,而按照1.5%环比估算的话,甚至到3.5%;今年的春节又在2月份,所以当月CPI同比超过3%基本是概率很高的事情。
从全年的通胀压力来看,不算轻,估计8月份以后可能还会上得很快,因此预期今年年内会加息。
--日信证券宏观分析师 陈乐天:
1月份CPI环比上涨加快,主要是食品贡献,非食品上涨仍然温和,反映短期内通胀压力仍然不大.同比增速的回落,则只要是去年1月份较高的基数所致(同比4.5%),反映了春节错位因素。展望2月份,节日消费及春节错位因素会推动CPI同比大幅回升,预计在3.2%左右,但3月份会回落到2.5%左右.因此,1、2月份因春节因素导致的CPI同比的大幅波动,难以反映通胀压力的变化,不需要过多担心。
1月份PPI环比变化中,内部分项中,从下游生活资料到上游生产资料,都出现小幅上涨.这既反映了节日消费中下游流通环节库存回补的带动,也表明上游原材料库存去化可能趋缓以及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这将提升工业企业利润的回升力度。
--联讯证券宏观分析师 杨为敩:
CPI同比较去年12月大幅下降,实际上有基数较高的因素,因为从我们之前的测算来看,若环比值为0的话,CPI的同比理论值应在0.9%左右,所以从环比来看,涨幅仍高于上月.价格涨幅较大主要是由于春节因素引起的食品价格冲高,而我们从历史数据估算,春节两个月食品因素的涨幅或在5.1%-7.1%之间,那么2月的CPI涨幅可能在2.6%-2.7%左右,波动中枢或将继续上移。
PPI环比比值继续回升,从全球经济来看,发达国家的经济领先指标明显好转,而国内经济亦在缓慢复苏中,我们认为这一波的PPI底部回升行情仍将继续,但未来PPI翘尾因素的降低可能会使得PPI回升速率减缓,另外,无论从经济基本面还是从产需出清预期的角度,未来PPI大幅上涨的可能亦很小,预计在三季度前一直维持温和上行的态势。
--FORECAST PTE驻新加坡经济学家 CONNIE TSE:
通胀水平的回落说明后期还有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放宽货币政策的空间,这让市场有所期待.不过后期还是要多关注国内复苏带来的需求侧物价上行压力。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 汪进:
整体来看通胀目前基本稳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回升,通胀偏弱,政策偏松的情况应该在上半年还能持续,整个需求也会持续改善。
我们判断今年上半年通胀在3%以下,下半年压力有所上升,全年在3-3.2%。
需观察通胀的走势,但目前还不构成调整的压力。在政策上,应该维持融资总量的稳定,调控还是集中于货币市场,短期逆回购是调控的主要方面.降准的概率不高。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 李慧勇:
通胀数据完全符合预期.非食品价格与上月基本持平,1月CPI上涨主要由食品价格推动,同比基数抬高则令涨幅(较上月)有所回落。
对全年通胀还是维持此前的观点,3%左右,逐季回升,考虑到春节的错位,2月CPI可能在3%左右.综合1、2月数据看,应该还是在正常范围内。全年可控但下半年通胀压力逐渐增大,高点可能在4%左右。
政策方面取决于经济和物价两个指标,就目前来看,经济增长越来越确定,通胀还在低位,货币政策以保持稳定为主,不宜紧也不宜过松.今年政策以落实改革调结构为重点。
--安信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 尤宏业:
PPI环比上升出现在1月这种传统淡季,显示出经济的恢复力量还是偏积极的。
CPI高于我们的预期,其实1月中下旬猪肉蔬菜价格还是有所回落的,可能是统计口径问题,没有反映出来.现在来看,通胀不见得会很快变成一个问题,而是越往后越危险。
1-2月CPI走势预计不会大幅超出预期,经济刚一起来,通胀就跟着上来不太可能,所以4-5月前物价保持稳定的可能性都比较大。
政策方面,如果到了4-5月份,也就是"两会"之后进入旺季,经济上升速度较快的话,可能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看央行的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通胀的关注很罕见。目前看,一季度不会有大问题,货币政策保持不变的可能性大。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上月价格反弹超预期是在中国货币一直未能有效回收的基础条件下,受季节性价格反弹和当期扰动因素作用的结果。当短期扰动因素消除后,在经济增长前景短期将中偏下的预期下,价格低迷走势将延续。对1月份CPI所有预测机构都给出了比上月回落的预期;从价格绝对水平变动的环比指标上看,当前上涨未脱离季节性变动因素。
工业品价格走势具有较高的持续性。经济周期性回落加上结构调整,造成了中国经济短期回升的困难程度。结构调整加大工业经济领域去库存的压力,工业品的终端需求回落带来了价格的持续下降.工业品比食品更具价格弹性,在经济低迷情况下,降价的空间和持续性都更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 唐建伟:
1月CPI同比增幅回落主要是因为去年春节是在1月份,CPI的基数较高,去年1月的CPI同比涨幅达到4.5%,今年1月就是高基数的比较下带来的涨幅回落。
1月CPI的环比还是上涨,我们预计下个月CPI的同比涨幅将回到2%以上,全年的CPI涨幅为3-3.5%,处于物价上行阶段的初期,但不会有失控的风险。
1月PPI环比上涨,也显示了中国经济于去年四季度企稳,企业预期转为乐观,去库存化结束.预计今年的PPI同比将处于企稳上升态势。
**相关背景**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2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表达了其对未来国内通胀压力的警惕。报告称,当前物价对需求扩张仍比较敏感,需要特别关注预期变化可能对未来物价产生的影响,物价形势相对稳定,但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要更好处理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控通胀三者关系,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水准,切实提高质量和效益,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同时,物价问题任何时候都不可低估。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2013年推动物价上涨的压力和控制物价上升因素并存,但只要调控得当,预计今年一定能够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中国经济2012年成功实现软着陆,企稳回暖趋势已经形成.路透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分析师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成长率将返回至8%以上,全年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特点;而伴随着经济复苏,通胀也将继续温和上升,但仍在可控范围内,对中国2013年通胀率预估为3.2%。
--中国1月官方制造业PMI略微下降的的同时,汇丰1月制造业PMI终值则跳升至两年高点。但因侧重点不同导致得两个数据"一降一升"其实并不罕见,业内人士认为此无碍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大趋势,2013年开局平稳。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中国经济目前或已告别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到一个次高速增长阶段,并预计今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仍将保持在8%左右,并提醒,2012年发达国家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的影响复杂而深远,中国必须高度关注输入型通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