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2.5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增159%)。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3340亿元(增45.4%)。数据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此前,机构普遍预计1月份新增贷款规模将在1万亿元左右。货币信贷的大幅增长,也引起了各界对于可能加剧通胀压力的担忧,同时也打消了市场对央行降准的预期。
1月份的新增贷款大幅增长符合往年规律。从过去几年的数据来看,每年1月份的新增贷款规模均会出现环比大幅增长、此后逐步放缓的态势,每年1月份的新增贷款规模也因此成为当年最高或次高水平。2009年至2011年1月份的新增贷款规模均在1万亿元以上。
“年初一般是信贷需求旺季。同时银行也倾向于在年初加大信贷投放,以较早获取收益。去年末贷款增加不多,部分项目因而会推迟到今年初,这也有利于信贷投放增加。”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分析同时指出,数据同比也均出现较大幅度上升,一方面与宏观调控放松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的企稳回升带动了信贷需求的增长。
从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看,1月份, 2.54万亿元的社会融资规模中,信托贷款等同样表现突出,委托贷款增加2061亿元,同比多增415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054亿元,同比多增1807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812亿元,同比多增602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201亿元,同比多1759亿元。
近年来,随着社会融资渠道的多样化,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总规模中的占比不断降低,相应地,信托贷款、企业债券等其他融资渠道的占比不断上升,推升社会融资总量的不断攀高。
2012年,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2.1%,同比降6.1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8.2%,同比升6.6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4.3%,同比升3.7个百分点,均为2002年以来最高。在几方共同推动下,2012年社会融资总量创下15.76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同时,近十年间社会融资总量扩张超过6倍。
在各项目数据的推动下,货币供应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增长。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99.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分别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高2.1个和3.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分别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高8.8个和12.1个百分点。
货币信贷的大幅增长,也引起了各界对于可能加剧通胀压力的担忧。目前,各机构对今年全年的新增贷款规模预测值大多在9-9.5万亿之间,创近年新高,社会融资规模也将达到15万亿元的高位。
分析指出,在经济企稳回升和宏观调控放松的背景下,今年货币信贷“脱缰”的风险不容忽视,如何实现“平稳适度”无疑将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一大挑战。
央行在《2012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下阶段主要工作重点在于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合理的市场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
分析认为,逆回购将继续成为央行“保持合理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政策工具。此前,市场有预期,春节前后或将有一次存准率下调,但央行最近的政策动作已经打消这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