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暗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可能提前结束。这个消息让正在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上享受资本盛宴的投资者们吓了一大跳,股票指数纷纷跳水。
从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开始,美联储开始反复使用宽松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和经济危机。但是宽松货币政策只能治标,无法治本,副作用是吹大资产泡沫,为下一次危机埋下隐患。例如,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新世纪的房地产泡沫。
在这一轮复苏进程当中,美国经济很快就不再需要用泡沫来缓解上一轮危机带来的伤痛了。实际上,从经济增长的指标来看,美国经济早已经复苏。只是失业率的降低相对缓慢,迫使美联储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路径上维持至今。
目前,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判断比较乐观,而美国经济的真实情况可能比市场预期得更好。因为美国经济的复苏是真实可靠而且可持续的,加速复苏的概率大于复苏速度减缓的概率。超预期的复苏很可能会导致失业率的降低速度超预期,美联储有可能提前终止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以下分析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说美国经济的复苏是真实可靠的?从2008年二季度至2009年三季度的六个季度里,美国经济的环比增长折年率出现了五次负数,最严重的衰退发生在2009年一季度(-8.9%)。
在这六个季度当中,大量公司关闭了。但是,那些被称为“企业家”的人任何时候都不会闲着。他们关闭旧公司的同时就开始组建新的公司;他们退出原来的失去竞争优势行业的同时就开始进入新的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
从经济转型的角度来看,美国经济产业层面实现了优胜劣汰: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萎缩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扩张了。美国经济整体的竞争力提高了。因此,从2009年三季度开始,美国经济再也没有出现过负数,环比季度增长折年率平均在2%左右。
比较中美两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方式和结果,差异十分明显:中国政府通过实施大力度的经济刺激计划避免了大量企业关闭,中国经济没有经历五六个季度的负增长,短期维稳取得了成功;但是,中国式成功的代价是抑制了企业家精神,产业领域的优胜劣汰没有发生,以东北地区“腾笼换鸟”为标志的主动转型被搁置了。
第二个问题是:美国的失业率指标为什么没有像美国的经济增长指标一样快速改善?美国经济的季度环比折年率在2009年一季度见底,在2010年一季度达到一个峰值4.0%,但是失业率在2010年初还维持在几乎最高位,之后才在波动中缓慢降低。
就业改善缓慢与经济转型有关。对劳动者来说,在同一个行业里再就业比较容易,但是换一个行业就业就比较困难。企业家是学习能力最强的群体,也是跨行业转型的带头人,很快就进入了新的行业。工人通常需要一次全新的双向选择,上岗之前可能还需要学习和培训。于是,工人再就业恢复速度比较缓慢,正是美国经济正在转型的一个信号。
假如美国经济增长持续,新产业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就业岗位,那么美国的就业指标将持续改善。如果失业率每年降低将近一个百分点,那么在2015年底将降低到5%左右。这个时间点意味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终结。如果美国就业指标改善超过预期(或者通货膨胀率指标恶化超预期),那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提前终结。
作者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重庆农村商业银行(03618.HK)独立董事。著有评论集《见证通胀:动荡世界中的中国利益》。您可以通过新浪微博或者搜狐微博和作者联系。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