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材料、用工成本、人民币汇率三价齐涨的挤压下,国内出口企业正在寻求向价值产业链上游转移之路。而内外贸联动,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将成为正在举行的第23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以下简称“华交会”)上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趋势。
在昨日的华交会现场,来自28个省份的3600余家企业纷纷推出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同时兼顾打自主品牌,以期寻求转型突破之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不少对华交会抱有很高期待的进出口贸易参展商都表示,今年将加大和注重对知识产权投入,除此之外,为争取更多订单,还将增加自有设计,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对于今年的外贸走势,进出口贸易商们将保持乐观,因为除了欧美市场复苏外,南美等新兴市场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内外贸联动 不忘将橄榄枝伸向国内客户
“两条腿走路能帮助企业加快步出寒冬,但以往华交会主要针对境外采购商,为此,今年我们特意组织了一批国内流通企业观摩华交会。”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顾军如是说。
来自福建泉州的兴泉礼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树脂,陶瓷,玻璃等各种材质工艺品的礼品公司,该公司经理于世雄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要不是靠着12%的出口退税,企业很难保本。“300人的工厂从2011年开始就遭遇劳动力成本高企的重压,主要依靠长期的老客户订单得以维持微利运转。”
据记者了解,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我国大幅提高相关行业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使得许多企业在外贸不景气的前提下能得以维持经营。不少参展商都对记者表示,“如果没有出口退税,很多企业都死掉了。”
从去年开始,持续低迷的出口市场,导致了外贸企业的库存明显增加。市场持续乏力,让出口商们对华交会寄予期望,希望参展能为他们找到理想满意的国内销售渠道。
记者在现场发现,来自无锡的东方袜业有限公司在展会现场挂出了“欢迎国内超市、网络经销商前来洽购”的牌子。许多以前主要面向欧美市场的产品,如今在国内,消费者也能享受到。
尽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消费需求、经营模式、营销方式上都存在差异,但内外贸联动,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这成为本届华交会上一种新趋势。
“外贸企业要通过创新转型才能实现两大市场的融会贯通。内外并举,这是不少出口企业在金融危机下被逼出来的。对大多数外贸企业而言,迅速建立起渠道是打开内贸市场的关键。在多数外贸企业通过加盟连锁、发展代理商扩展内贸时,一些外贸企业还选择通过电子商务来发展内贸。”在华交会现场,一位业内人士如是分析指出。
来自温州的一鞋厂负责人也表示,过去在转内贸的路上,由于缺乏精细研究什么是对国内消费者认同度的产品,导致产品不对路,加之缺乏对国内市场了解,而国内外消费需求又存有巨大差异,这些都给外销转内销的实际操作带来了重重风险。
新兴市场商家希冀借力进军中国市场
作为中国新的一年外贸形势的“晴雨表”,华交会参展商主要以华东地区服装纺织和装饰礼品出口企业为主,《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本届展览共吸引了境外参展企业158家。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为应对全球经济不景气,今年,也特别加强了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招展力度。
记者发现,本届展览上,以往日韩为主的境外展区里出现不少新兴国家过来的新面孔,有来自柬埔寨、伊朗、泰国、以及澳大利亚的各路商客,带着他们的最新特色产品,准备进军中国市场。来自澳大利亚的迪伦马特福特集团在境外展区里挂起“诚招代理商、经销商”吸引人眼球的大幅海报,作为初次参展华交会的他们,称并非其原有的欧美市场不景气,而是看中中国市场的无限“钱景”,准备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
“华交会”宁波交易团团长刚勇称,当前外贸形势有触底反弹迹象,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需求相对活跃,外贸企业应该根据行业特点、产品优势和企业策略,制定市场策略。同时,传统的欧美市场毕竟需求量很大,不能轻易放弃,新兴市场与传统市场应该协同发展。
来自宁波前程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家居三部组长刘建洪介绍称,刚开年,他们的订单已排到了5月份。一方面,经济在复苏,欧美客户买的东西多了起来,但更意外的是,包括巴西在内的南美新兴市场的客户需求量的增加让他的业绩一路猛增。
尽管本届华交会仍处在整个国际贸易形势前景不甚明朗的大背景下,但多数参展企业均表示,在此环境下,企业不得不加速转型,以期逆势前行,但还是对未来发展仍充满期待,外贸企业对未来的形势多持谨慎乐观态度。
上海云坤工艺美术制品有限公司以生产手工灯具为主,该公司总经理董立坤表示,这两年外贸利润都很薄,但他预计今年应该会比去年好。“最坏的日子应该已经过去了,我们对未来是谨慎乐观”。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2013年国际市场并不具备显著好转的条件,但并不会继续恶化,因而服装纺织、礼品装饰等轻工行业的出口形势将保持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