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腈纶价格过山车式的跌涨,让行业着实捏了把汗。据中纤网(CCFEI)高级分析师孙敏介绍,2012年腈纶短纤价格指数2月末涨至最高点21800元/吨,6月末跌至最低点15400元/吨,跌幅近30%。与此同时,下游需求不旺,高成本、低利润的气氛在腈纶上下游产业链弥漫。
中国国际丙烯腈与腈纶论坛已经走过十年的历程,成为丙烯腈与腈纶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会。腈纶行业未来走势如何?如何提高行业市场竞争力?腈纶该有怎样的研发模式?在第十届中国国际丙烯腈与腈纶论坛上,承办方中纤网(CCFEI)、知名咨询公司PCI与腈纶产业链上的海内外企业共同热议了这些话题。
刚需支撑行情回暖
2006年~2008年,我国腈纶产量呈现缩减态势。2008年,一批腈纶企业关门停产。大庆炼化的腈纶装置、秦皇岛腈纶厂、浙江金甬腈纶厂等一批企业在行业萎缩中惨遭淘汰。行业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腈纶的终端领域被其他纤维取代。随着技术投入,涤纶等纤维经过改性,拥有了更好的性能与更高的性价比,市场竞争力强,蚕食腈纶原有的下游市场。据齐鲁石化腈纶厂厂长李胸有介绍,自2001年起腈纶和涤纶的差价逐渐增长,二者的价格悬殊导致腈纶逐步被替代,在2008年达到高峰,当时在毛毯行业基本被涤纶替代。
从2009年开始,腈纶的产能和消费量逐渐稳定下来,在2009年至2011年间全球消费量基本稳定在190万吨以上,国内表观消费量基本保持在近85万吨~90万吨的水平。尽管涤纶与腈纶的差价最高达到过上万元历史高位,但是腈纶已不再被涤纶替代,说明腈纶以其自身的特性,在纤维领域已经占稳了一席之地。
针对未来的行情走势,与会嘉宾多表示出乐观情绪。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秘书长郑俊林表示,我国化纤行业经济运行走势在去年三季度已基本见底,正在逐步回升之中。国家发改委副研究员李世刚认为,目前我国工业生产景气度正在回升,再加上“收入翻番”政策的启动,终端消费面临历史性增长机遇。中纤网高级分析师孙敏认为,经过前几年的行业整合及其他纤维的替代,当前腈纶市场多以刚需支撑为主,整体供需基本面变化不大,再加上国产丙烯腈供应增加,原料成本波动幅度缩减,有利于腈纶生产及利润的增加。
同时,腈纶的供需平衡脆弱问题依然值得警惕。吉林石化公司销售管理部副经理刘珂琳认为,市场需求不高是根本问题。2012年,终端产品出口受阻,其传递过程有时间周期,导致腈纶产量未能及时调整,行业利润受挫,丙烯腈行业也因此受到牵连。
高附值产品有市场前景
在谈国内腈纶行业的发展时,要考虑三个主要的背景:一是腈纶市场是个小众市场。与涤纶、锦纶等化纤相比,年产能较小。二是原料成本高。腈纶是为数不多的还未实现原料自给的化纤品种,每年还存在大量的丙烯腈缺口。三是腈纶行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因为国有企业担负社会责任等原因,行业在市场经营的灵活性相对不足。结合行业背景,郑俊林认为腈纶行业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加大装备工艺技术的研发,二是要加大新产品的开发,三是要开拓下游应用领域。
针对装备工艺的改进,郑俊林说,国内企业很多原有的技术装备适应于日本等地进口原料的加工,使用国内原料时可能需要调整。企业深入装备工艺的改善,一方面可以应用扩大原料的使用范围,另一方面可以在调整过程中,摸索新品种的研发。
产品开发是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腈纶和其他化纤一样,单一量的扩张已经难以满足下游市场的需求,只有加大差异化与功能性的研发,才能增强竞争力。李胸有介绍,目前国内腈纶企业基本以常规化大路货为主,缺乏用于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国内全行业合计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不足2%。对此原因,郑俊林分析认为,腈纶行业量小面小,行业缺少关注,导致腈纶行业的基础研究不够。全行业应对此给予关注和投入。郑俊林又从世界化纤业发展的走势上分析认为,之前我们的化纤研发跟着发达国家走,他们研发成功并经过市场检验后,我们才随后赶上。而现在,我国成为世界化纤第一大国,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导。国外即使有能力研发,也会限于市场规模的窄小而缺乏积极性,化纤的研发创新重任自然就肩负在我国化纤行业的身上。我国企业针对市场需求,主动投入研发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吉林化纤集团吉盟腈纶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小君说,每年我国进口大量的差别化腈纶,大约占总进口量的50%。吉林化纤腈纶在近年来在自身建设、产品研发上做出努力,加大了差别化产品的研发力度。比尔拉集团泰国腈纶公司中国市场经理巴贾吉表示看好功能性腈纶的市场发展,其所在公司加大了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和宣传力度。李胸有和巴贾吉一致表示,抗起球腈纶市场前景广阔。
开拓下游应用领域,与加大产品开发相互呼应。产品开发不仅要专注于市场需求,而且还要思考能否扩大应用领域;开拓新的下游市场,要结合腈纶本身的性能与研发能力。目前,我国腈纶纤维在工业用中的比例为3%,而全球腈纶工业用应用比例为13%,在工业用领域,腈纶纤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国内经济将更加注重以扩大内需动力,终端消费的提升将会为腈纶带来潜在的市场。腈纶企业要把握机遇,积极探索市场空间。
研发须注重市场和模式
李胸有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新产品开发为什么收效甚微?近年来,国内部分腈纶企业在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也加大了投入,但收效甚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终端市场隔绝。国内腈纶销售模式基本是以纺纱厂为用户挂牌销售,而纱线厂大都是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受技术力量和经营方式的制约,纱线企业并不能完全了解终端市场的需求,所以实际上腈纶企业与终端市场基本脱节。新产品未能与市场紧密结合,有些产品开发出来后不能推向市场被束之高阁,不能创造需求。而这种情况又影响了产品开发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郑俊林提出,腈纶企业的研发,要与下游配合互动,组建产业联盟或者打造腈纶产业链。对于研发模式,郑俊林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腈纶企业可以与不同的下游企业合作,单个为下游企业提供特别研发的品种。腈纶企业与多个下游企业形成产业联盟,既丰富了纤维品种,又减少了销售的压力,同时降低了研发的风险。
上海石化腈纶事业部高级工程师马正升博士也认为,腈纶新产品的开发必须与最终的应用市场紧密结合,促使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面市。企业依靠专利技术生产新型质优的产品,以开发团队和售后服务团队作为支撑,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比尔拉集团泰国腈纶公司中国市场经理巴贾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泰国腈纶公司针对不同市场领域的需求,研发了不同功能的产品。一般是根据市场需求,以内部研发为主。在研发进行到一定阶段后,会联系下游客户和最终用户,根据他们的需求,调整产品,然后再进行量产。他们也有与企业形成联盟的例子,比如和Sanitized共同推广抗菌产品。
研发一方面要注重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创造市场需求。李胸有在分析莱卡的成功营销范例后认为,腈纶企业也要着力打造自己的上下游产业联盟,将纺纱、织布、制衣、终端销售等环节联合起来,挖掘需求、开拓市场,联手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共同宣传腈纶的优良特性,引导改变消费者的观念,将腈纶打造成贵族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