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上午结束了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前往坦桑尼亚开启非洲之行。习近平在当选国家主席仅一周后即访问俄罗斯,延续了多年来两国元首都把对方作为就任后首选外访之地的传统。
在为期48小时的访问期间,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会晤。正如普京所言,习近平主席出访的第一个国家选择俄罗斯,显示了双方对发展俄中关系的高度重视以及这一关系的特殊性和战略性。
两国元首在会谈中认为,中俄开展大规模经济合作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应在今后的合作进程中挖掘互补优势与潜力。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专家则表示,中俄应实现经济合作量和质的平衡发展,调整资源交易占比过重的贸易结构。
习近平访俄行程紧凑
22日上午,习近平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由于此次访问是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外访,因此其象征意义也受到高度关注。
在俄新社上周举办的中俄专家座谈会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谢尔盖·卢贾宁表示,习近平出访首站选择俄罗斯,不仅对中俄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全球的地缘政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汪宁则对本报表示,习近平主席将海外首访的目的地选择在俄罗斯,是中俄关系近些年来积极发展的“应然之举”,当前的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当地时间22日下午,备受关注的元首会谈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习近平与普京就中俄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就加强中俄全方位战略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其中,双方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3年至2016年)》。
习近平强调,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两国外交全局和对外关系中都占据优先的战略地位。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下称《联合声明》),并见证了两国政府和企业间多项合作文件签字仪式,涉及便利人员往来、打击非法移民、能源、生态环保、人文、地方合作、金融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当天晚上,习近平还和普京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开幕式后,习近平和普京同中俄各界人士一起观看了由中国艺术家表演的《美丽中国》主题文艺演出。
23日上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习近平在演讲中引用了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用来表明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下午3时许,习近平参观了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并会见了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及俄军高级将领。会见后,习近平在绍伊古陪同下参观了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作战指挥中心。绍伊古表示,习近平主席是第一位到访俄罗斯国防部并参观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作战指挥中心的外国元首,这充分体现了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23日当天,习近平还会见了俄总理梅德韦杰夫等政要,并出席了中共六大纪念馆建馆启动仪式。1928年,由于国内白色恐怖严重,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共六大移至苏联莫斯科举行。会议于6月18日~7月11日在莫斯科郊外召开。
促进贸易结构多元化
在此次中俄元首会谈中,双方认为,中俄开展大规模经济合作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要从全局和长远角度,充分挖掘互补优势和发展潜力,重视加强经贸合作,共同提高各自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俄通商务俱乐部创始人王海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顾了中俄贸易近些年来的发展。他表示,中国对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商品,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轻工业纺织品,转变到了目前以大型机械设备为主的商品。出现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近些年国际油价一路走高,俄政府坐享石油经济带来的红利。
对于习近平访俄,俄罗斯一家航运企业的员工告诉本报记者,此访对于中俄贸易合作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在他看来,近些年来中俄贸易朝气蓬勃,与欧洲经济极为“惨淡”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在《联合声明》中,中俄领导人强调须实现经济合作量和质的平衡发展,实现双边贸易额2015年前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前达到2000亿美元,促进贸易结构多元化。201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了创纪录的88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2%,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
在俄罗斯有十多年经商经验的王海栋也认为,中俄贸易结构须改变目前以能源、资源,甚至军工设备为主的交易模式。“上述领域的交易在中俄去年双边贸易800多亿美元中占主要部分,但这些贸易极易受到两国高层政治关系的影响。一旦政治关系出现波动,那么,会直接影响中俄经贸的长远发展。”王海栋说。
此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张耀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中俄两国目前都处于贸易增长的瓶颈期,两国贸易交往不能仅仅依赖于商品交往。“虽然双方已意识到两国的经济合作必须要上大项目,大幅度增加双方的互相投资、劳动力的流通等,但在合作机制上还存在限制。”他说。
张耀认为,中俄两国目前都处于转型期,双方的市场机制、法律都在不断完善,因此,对双方企业家而言也都存在不确定因素。他表示,“双方企业家都希望获得政策上的透明以及机制上的有效保障”,只有不断厘清双边关系,才能使中俄两国经济领域大项目的合作逐步开启。
与此同时,曾困扰中俄经贸关系多年的“灰色清关”问题,也在近些年中有所好转。王海栋就此表示:“入世后,俄政府积极打击‘灰色清关’问题,逐步规范国内市场。这一点有助于中国企业在俄今后的发展。”
不过,有俄罗斯专家在此前俄新社组织的“莫斯科-北京”视频连线上说,灰色清关或将在俄入世后再存在两至三年,直至俄海关系统实现彻底调整,这一现象才会有所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