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痴迷品牌货——但并非国产品牌。随着国内中产阶层的兴起,室内家居市场蓬勃发展,但这些新型消费者青睐的却是国外舶来品。
尽管中国国内每年有成千上万的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但有机会向大众展示自己设计作品者廖廖可数。即便获得认可,也几乎清一色是在国外。欧美的设计策展人对中国年轻一代的设计师得心应手地诠释传统工艺耳熟能详,但中国本身有没有对自己的设计师表示出足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在国内功成名就?
今年25岁的冉翔飞(Xiangfei Ran)是这一代年轻设计师中廖廖无几的成功者。2010年,他与五个朋友共同创办了三生无形(Sothing)设计公司,公司夺得了多个国际奖项,与英特尔(Intel)、联想(Lenovo)及飞利浦(Philips)等众多大公司合作过。
法兰克福消费品展览有限公司(Ambiente)副总裁诺曼(Nicolette Naumann)说中国消费者购买本国产品总是反应迟缓,却对莫洛索(Moroso)以及卡佩里尼(Cappellini)等欧洲高端品牌爱不释手。“我们五年前在中国举办展览时,就预计到业务会突飞猛进,”她说。
中国制造商才刚旬开始推销本国设计、生活必需品之外的产品:欧洲经济低迷迫使这些生产商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开拓本国市场上。
中国政府则希望籍此机会刺激国内消费,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松动消费信贷政策以及鼓励网购。然而,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中国业务部主管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统计,中国私人消费仍只约占其GDP总量的36%——这个比例只有欧洲的三分之二,约占美国的二分之一。
外国人也开始投资中国本地手工技艺,而非仿名牌。即便在上海璞丽酒店(PuLi Hotel),大堂所用黑色地砖由故宫(Forbidden City)修复工程所用材料的同一厂家生产,室内也特地用本地石材与木料装潢。该酒店2009年由澳洲Layan Design Group设计公司与印尼Jaya & Associates室内设计公司共同打造。与此同时,夫妻档设计师郭锡恩(Lyndon Neri)与胡如珊(Rossana Hu)在大力向该国渐趋增多的中产阶层灌输现代设计的种种裨益。近日,他们位于上海静安区(Jing’an district)的设计共和公社(Design Republic Commune)正式对外开放,既有家具陈列室,也有学术厅与展示厅,服务对象是欧洲及中国的设计新人。陈列区展示了设计师迈克尔•杨(Michael Young)的作品,杨出生于英国,如今定居于香港,他与Eoq公司合作推出了系列家具,包括售价750欧元的布拉玛吊灯(Bramah pendant light)。比方说,郭锡恩和胡如珊夫妇2010年设计的沃特豪斯酒店(Waterhouse hotel),它坐落于上海一幢历史悠久的老楼内,最初的建筑物并未拆毁,而是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年轻设计师能从这种用现代外形及材质与历史积淀结合的新型建筑风格中获益匪浅。“我觉得在中国突飞猛进的时代大背景下,本土设计师肯定能脱颖而出,”诺曼说。
中国不乏设计才俊,它的艺术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几年前,它还仅仅专注于传统绘画与书法。如今中国每年自己培养的设计专业毕业生的人数在全世界独占鳌头,但设计方面的教职人员仍在为自己的学生如何在家装行业就业努力奔走。
“那正是我们如今努力的方向。真的困难重重。从理念到推销产品,真的是天差地别,”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China Academy of Art’s Xiangshan Campus)老师章俊杰(Junjie Zhang)说,“我们培养的学生的就业去向仍是大公司,如IT公司,因为他们在那儿可以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该分校2007年在杭州郊区建成,逐渐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美术学院, 从招生规模表明学生对未来前景感到乐观。希望在中国立足的跨国公司也开始与该分校通力合作。去年,章俊杰与学生参加了由宜家(Ikea)在中国倡导成立、以培养学生创作的设计工作室。他们还与杭州炊具生产商苏泊尔(Supor)合作设计了一款新型高压锅。
章俊杰2011年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公司素生(Sozen)。公司位于杭州,通过巧妙地把精细竹编与灯饰及瓷器融合,希望籍此复兴该地区濒临绝境的竹编手艺,他的目标就是在当代家居中让古老的竹编手艺焕发新的生命力。
去年11月创办的Bundshop是中国首批把素生等中国本土设计公司的作品推介给欧美消费者的网上零售店,它的CEO是一位年轻的美籍华人蔡蕙安(Diana Tsai,音译),去年刚从华盛顿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国际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
蔡蕙安与其他三位创始人去年花了一个夏天的时间在中国各地调研本土设计后,才在上海的一幢阁楼创办了这家网店。他们计划每天在网店上向不断增多的网络拥趸推出一款新设计式样, 其中Facebook拥趸近3000人,Twitter拥趸则超过了3.5万。网站编辑还僻出分栏,专门介绍网店的主要设计师。“中国作为全球低成本工厂的形象行将一去不复返,”蔡蕙安在一封电邮中这样写道。这种观点响应了中国前国家主席胡锦涛(Hu Jintao)的话,他2006年敦促中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变。
这些设计新人成功的最大希望或许就在于草根阶层的不懈努力。“我在欧洲的朋友问我,‘为何不使用Facebook,我们需要保持联系’”北京设计师周宸宸(Frank Chou)说,他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于2012年创办了自己的独立设计工作室。他成功破解了中国社交媒体所设置的防火墙,并于去年8月开始在Facebook上发布自己设计作品的相关信息。周宸宸说上大学以及意大利设计师马塞罗•贝纳蒂(Marcello Bennati)的合作让自己理解了制造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如何设计出高品质家具。
“在这之前,我觉得很多设计师对此一知半解,” 周宸宸说。“他们并不关心这类技术知识;他们关起门来,苦思冥想如何设计好看的作品,但把图样送至中国厂家后,对方却告知他们根本就无法制造。”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设计新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不断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外的认可度。“我希望改变这种境况,但就我一人孤军奋战,难于上青天,”周宸宸说。“我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刚刚创建,首先我得存活下来,然后才能去考虑如何帮助自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