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运动品牌普遍遭遇业绩下滑、密集关店的行业危机时,特步还需要为处理来自部分员工的官司分心。因“战略调整”,其计划对广州分公司的部分业务部门进行搬迁,不愿跟着走的特步员工,正因赔偿方案申请劳动仲裁。
该劳动仲裁风波只是特步以及整个运动品行业近期密集关店的一个缩影。行业专家表示,需求下滑及电商冲击的背景下,未来行业企业大幅关店的趋势还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特步、安踏等相关企业如今也正在谋求转型,如尝试拓展童装、休闲装、商务男装等细分领域,但其前景亦不被看好。
关店潮下的劳动仲裁风波
今年2月份起,特步广州分公司服装设计部、技术部、材料部的员工先后接到其泉州总公司的通知称,“为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公司决定对广州部分业务部门进行搬迁,相应部门搬迁至厦门。”
“涉及搬迁的部门员工人数约80名,其中有40人跟着公司去了福建,剩余的36名员工则执意留在广州。”有特步广州分公司员工表示,这些员工表示因个人原因无法随公司搬迁,希望公司付清欠款并给出相应赔偿方案,但没有得到回复。为了要回赔偿,这些员工已申请进行劳动仲裁。
对此,特步国际人力资源总监王志瑜公开表示,已经与大部分“理解”公司的员工达成了协议,并称愿意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未了问题。
特步广州分公司的劳动仲裁风波,只是包括特步在内的整个运动品行业,业绩不佳致密集关店行为的一个缩影。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表示,目前国内的运动品牌集体遭遇深度调整期,各家企业均在调整策略并优化渠道,大幅关闭门店的现象在该行业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随着近期上市公司年报的相继出炉,运动品行业的颓势被展现在了投资者面前。整个行业的业绩及净利润均遭遇大幅下滑,部分品牌在去年的关店数量也令人瞠目。6家在港上市的中国运动品牌公司中,除中国动向净利润稍有上升外,李宁、安踏、特步等其他5家公司均出现净利润负增长。其中,作为本土第一运动品牌的李宁,交出了一份亏损近20亿元的“最差成绩单”。
而这6家公司,去年关店数接近5000家,集体上演“关店潮”。其中李宁公司关店数量最多,截至2012年末,李宁店铺由2011年的8255家减少到2012年的6434家,净减少1821家。匹克的门店数量则净减少了1323家。
相比之下,特步的财务数据相对好看一些,虽净利润下滑16.18%至8.1亿元,但营收在行业里罕见的出现0.19%的微增,至55.5亿元。其门店数量在去年也只减少了不到100家,在行业中已属于调整幅度较轻的。
不过,有行业人士表示,特步实际关店的数量,可能比其财报中表现出来的,要严重得多。从其今年市场表现来看,持续关店的趋势仍非常明显。记者曾就此事致电特步福建总部,但未获回应。
一窝蜂忙转型
国内运动品行业在经历之前高速增长后,如今集体迈入深度调整期,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来自需求萎缩、成本高企以及电商冲击等问题,是摆在各家体育用品行业企业面前的现实难题。
“各家企业都在谋求转型,如361°正转向休闲服装和童装,匹克正在谋求国际化,而安踏试水的方向则是童装及户外系列。”上海狮格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炳良表示,特步也正在尝试向更多的服装领域去拓展,其中包括商务男装及童装等。
据悉,特步于2011年正式推出“特步童装”品牌,并于2012年成立专业运作该品牌的厦门市特步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相应区域做拓展。其在商务男装方向也已开始发力,在上海等城市已初见其专卖店。
“现在行业中一个很不好的苗头是,某一个领域出现机会时,各家企业都在一窝蜂地往里面挤。”张炳良表示,如童装行业,原本与体育用品行业关联度并不大,但由于目前利润相对可观且市场仍在增长,如今包括361°、安踏、特步等品牌都在集中资源挖掘该领域的机会。
张炳良表示,童装市场“并非看上去那么美”,该细分领域存在整体需求不足、重复购买率低等问题。且在该领域,已有森马、博士蛙等诸多企业耕耘多年,市场竞争同样激烈。不难想象,用不了多少时间,体育用品行业如今遇到的问题,同样会在童装行业爆发。行业企业欲走出此次危机,苦练内功才是正途。
匹克公关总监刘翔告诉记者,该公司在大幅关店的同时,正在对渠道管理架构的扁平化进行改革,鼓励经销商精耕区域市场,在单店盈利上下足功夫。此外,通过对订货会制度的调整,尽可能的避免库存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