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孟加拉国制衣业接连出现的悲剧,让这个想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南亚国家披上“带血的衬衣”。同样,人们也在问,为什么“制衣悲剧”频繁,甚至只出现在亚洲国家?制衣业流向东南亚,是否也会抢了中国人的饭碗?人民日报亚太中心分社首席记者丁刚评论说,在欧美国家超市里廉价的带有“孟加拉国制造”、“柬埔寨制造”标签的衣服越来越多,这表明迫于成本压力,全球成衣业近年出现向孟加拉国、柬埔寨等国转移的趋势。在这些南亚和东南亚国家,能否吸引更多成衣业投资,获取更多欧美订单,不再只是一个能否确保经济发展的问题,还是能否让更多家庭脱离极端贫困的生存问题。但眼下,这样的中小经济体根本无法确保经济运行决策的独立,通过改革求良政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丁刚表示,对于西方消费者来说,用西方的人权观来观察孟加拉国的问题是容易的,高高在上的指责也不难,难的是他们是否做好为“孟加拉国制造”多掏点钱的准备。
服装厂安全事故屡屡在孟加拉国上演,让这个地少人多的南亚国家近一段时期成了国际新闻中的悲剧角色。今年4月24日,孟加拉国一栋容纳5家服装厂的大楼发生倒塌,至少酿成1127人在事故中死亡。去年11月,一场大火夺走该国一家服装厂上百条生命。人们不禁要问,“血汗工厂”、“制衣悲剧”为什么成了孟加拉国的“标签”?孟加拉国及柬埔寨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光靠制衣业能行吗?《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在孟加拉国采访,感受到当地人对制衣业喜忧参半的复杂心情。
近八成出口来自制衣业
记者5月中旬抵达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时,正赶上该国反对派发起为期两天的全国性罢工。幸运的是,记者在前往达卡郊外萨瓦尔镇的路上没有遇到那些对塌楼事件十分愤怒的游行民众,但路况之差和市区之乱令人难以想象。距离达卡约35公里的萨瓦尔镇是孟加拉国制衣业的心脏,那里有全国最大的“达卡出口加工区”。快到萨瓦尔镇时,记者看到一幅让人震撼的“世界末日”般的图景——沿着河滩有数不清的巨大的烟囱直插云霄——制衣业带动了当地的房屋建设,土法生产砖瓦的窑厂肆意地冒着浓烟。
孟加拉国服装制造商和出口商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孟制衣行业每年出口额高达200亿美元,占其出口贸易总额的78%,该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服装出口贸易国。该协会主任委员萨德克说,在这个面积不到15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却生活着约1.6亿人,如此沉重的人口压力让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出口业成为最重要的产业。孟有制衣业工厂约5500家,提供直接就业岗位440万个,其中80%的从业人员为女性,如果算上制衣业带动的周边产业,可提供4000万个就业,差不多是孟加拉国人口的27%,“基本上每一个孟加拉人的生活都和服装业密切相关,它的重要性对于孟加拉国来说不言而喻”。
多种因素埋下安全隐患
孟加拉国政府规定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为38美元,这比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要低一些。因此,近年来就连中国服装和纺织企业都愿意到孟加拉国投资。据孟加拉国中国商会副会长陈美楼介绍,商会会员中有9家中国纺织企业,另外还有18家非会员的中国纺织企业在孟开办工厂。在一家名为昆萨斯的纺织企业,总经理彼得告诉记者,这家来自中国香港的公司入驻工业园13年,雇有800名当地工人,每月约生产20个集装箱的棉纱,染色加工后再给当地纺织厂,部分产品出口到国外。在这家正规企业的厂房,每个楼层的墙上贴着用孟加拉文和英文标识的安全疏散图。但更多企业忽视了安全生产。工人纳鲁尔·伊斯兰在该厂工作6年,月工资从最低标准涨到约80美元,这是他一家三口的全部经济来源。纳鲁尔说,在工业园区内的工厂相对管理规范,但在外面的工厂情况就比较糟糕了。
与工业园区连接的5号公路两边,很多服装厂楼房的楼顶都留有凸出的钢筋,当地司机科比说:“一旦楼主有了钱,就会加盖楼房,至于是否安全他们根本不管。”谈到楼房倒塌事故,一家制衣厂老板说,由于地价飞涨,制衣企业违规加盖现象很普遍,而官员腐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很多厂房建筑留下安全隐患。
基础设施差、罢工频繁同样影响着孟加拉国的工业生产。即使在达卡出口加工区内,电力供应也无法得到保障。不少企业不得不使用自备的发电机来维持工厂正常运行。孟加拉国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学家阿什克·拉曼告诉记者,孟全国连一条高速公路都没有。拉曼说,一届政府有5年任期,政治家只着眼于短期目标,或忙于内斗,经济问题被放在次要位置。政治动荡对孟制衣业打击沉重。今年以来,一周5个工作日平均3天都有罢工,很多服装厂无法按时完成订单,只能被迫加班赶工,结果带来新的安全隐患。
跨国公司难逃其咎
事实上,一起起孟加拉国制衣业悲剧背后,都能看到跨国公司,尤其是西方大品牌扮演的不光彩角色。孟服装企业福图纳公司董事长阿布·塔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西方订货商在同孟制衣企业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让很多本土公司别无选择。孟服装制造商和出口商协会主任委员萨德克表示:“的确每次发生安全事故后,一些外国订货商都表达了对孟加拉国安全标准的担忧,然而真正到价格谈判时,没有人愿意为安全标准埋单。因为所有这些安全标准执行起来,需要资金、设备和人力。因此,我们已向全球订货商发出呼吁,每件成衣生产请拿出0.25美元成本,投入到孟加拉国制衣业安全生产中。”萨德克说:“这25美分的成本绝不能同其他成本放在一起谈判,否则它将会变得毫无意义。”萨德克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孟加拉国200亿美元的服装业出口中,有60%出口至欧盟、23%出口至美国,欧美跨国企业和消费者对孟“制衣悲剧”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孟经济学家拉曼也表示,欧美等西方买家极力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同孟本地企业谈判时极力压低价格,这种把孟加拉国压制在全球价值链最低端的做法是不公平的。
萨德克说,孟加拉国制衣业摆脱安全噩梦的唯一办法就是转型和升级。他所在的协会督促各家企业进行安检,并在5月底前提交报告,已有36家企业被临时吊销执照。教育和提高工人技能培训也在孟经济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孟有20家大学开设纺织和服装设计专业或拥有纺织学院。拉曼表示,孟加拉国发展制衣业,需要提高在概念、设计、研发等高附加值领域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