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四称,全球各大央行所采取的“量化宽松”计划起到了帮助稳定金融体系的作用,但只要经济能取得适度增长,那么各大央行可能就需要缩减这些计划的规模。
是否应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仍旧是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目前美联储正在考虑是否退出和如何退出的问题。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天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美联储、英国央行、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所采取的债券购买措施起到了恢复金融市场功能的作用,在利率接近 于零的情况下提供了融通性。报告指出,全球资产价格都因此受益,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增长。
所谓“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QE),是由日本最早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在经济萎靡不振、银行信贷急剧萎缩的背景下,日本央行对从2001年3月开始的零利率(银行间隔夜贷款利率)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 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报告进一步指出:“在某些环境下,采取更多的非传统措施或许是合适的,但却可能出现回报递减的局面,因此需要对采取这些措施所能带来的好处与其潜在成本作出权衡考量。”报告称,采取更多“量化宽松”措施的风险包括可能会触发更加激进的冒险行为,从而导 致金融稳定性受到破坏,同时导致改革措施被推迟,还可能带来不稳定的资金流动等后果。
跟美联储一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对一旦央行开始出售资产时可能会对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感到担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担心,在紧缩周期中一旦利润下降或减少,则有可能会面临“政治干预”。
美联储理事正在就是否应缩减或撤回“量化宽松”计划的问题展开争论。达拉斯联储行长理查德-费舍尔(Richard Fisher)周四称,美联储应将其购买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重新投入市场,并可能在今年停止购买这种债券;波士顿联储行长埃里克-艾森格伦(Eric Rosengren)则认为,就目前而言“高度融通性”的政策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