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贸易监控组织Global Trade Alert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全球保护主义势头正在上升,扶持本国企业、排斥外国企业的案例正不断增多。 
  赶在八国集团(Group of Eight)下周峰会召开前发布的这篇报告指出,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保护主义措施的数量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之最。 
  报告写道,与欧盟和中国近期爆发的光伏、葡萄酒争端不同,许多保护主义措施难以辨认。 
  瑞士圣加仑大学(University of St. Gallen)经济学教授、Global Trade Alert负责人Simon Evenett表示,中欧近期爆发的公开的贸易纠纷是个例外。 
  Evenett表示,近来的保护主义行动大多不事声张,但后果同样严重。过去12个月,公平贸易原则被普遍而又隐秘的践踏,政府利用各种手段,在不激怒贸易伙伴的情况下扶持国内企业,这已成为惯例。 
  Global Trade Alert表示,在截至5月份的一年里出现的保护主义措施是同期自由贸易措施的三倍。 
  当八国集团去年5月份在戴维营召开峰会时,与会领导人就抵制保护主义作出了承诺。预计6月17日-18日在北爱尔兰举行的本次峰会上,他们还将老调重弹。 
  但据Global Trade Alert统计,在截至5月份的一年内发生的保护主义案例中,八国集团占到了30%。 
  对此,Evenett呼吁八国集团不要光口头上抵制保护主义,而是要提出一项打击保护主义的倡议。 
  Global Trade Alert的报告显示,在所有保护主义行动中,直接加税和贸易自卫所占比重不到40%,这些措施因常常被指责为有悖于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而不被各国所青睐。 
  贸易自卫是指一国在遭到所谓的倾销与补贴伤害、或是在某些商品进口量大幅上升的情况下采取的自卫行动。 
  本月初,欧盟宣布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作为回敬,中国启动了对欧盟葡萄酒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在Global Trade Alert看来比较难辨认的保护主义措施包括,政府对国内特定行业施以援手,向国内生产商发放补贴以及抵制企业外迁。 
  报告发现,保护主义行动对G8国家也构成损害,在截至5月份的一年内发生的案例中,有一半以上对至少一个G8国家造成了伤害。 
  但在保护主义浪潮中受害最频繁的仍是中国。2008年11月以来,中国受到保护主义伤害的次数接近1,000次,美国则被伤害了8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