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的纽约时装周上,费加罗杂志时装总监Mix说:旗袍作为“礼服”的风韵,犹如蕴含丰富的中国诗,令人惊艳。
也是中国的记忆
“第一夫人”出访的旗袍秀,无疑向世人展示出中国时尚精彩一幕,也传递出我们对民族服饰的自信,无形中对中国的服饰业是一种支持和鼓励。
一位收藏了大量的民国旗袍,并创立旗袍品牌的“80后老板”表示:“当世界各地的华人从电视上看到‘第一夫人’身着蓝色旗袍小袄微笑示意的瞬间,我的心开始变得柔软起来。”
“希望完美地复原和再现一代名伶们的文化内涵和神采韵味,复古的不仅仅是旗袍工艺,而是女人一个世纪的美梦。”这位“80后老板”说。
艺术批评家苏其曾说:旗袍,让中国有了气质和表情。
刚刚参加完杭州“服装设计大赛”的北方某大学艺术系教授表示:“此次机遇,借力打力,或许掀起中国服饰是否可以成为东方文化‘软实力’象征的文化探讨。但是,热议不再是停留在观念阶段,已然升级为新中国品牌如何赢得世界,中国品牌如何借势出击?中国企业家如何提升文化艺术品味、抢占商机等方面值得探讨”。
曾经陪同记者参观过上海民俗馆的收藏者表示:“民国时期旗袍、名媛旗袍画报都是上海的记忆,也是中国的记忆。那个时期的女性文化精英、政治精英们,脸上都有着气定神闲的沉着和满足感。但是历史时代不同了,旗袍所代表的文化精神语言也一定不同,这需要服装和行业的企业家们认真揣摩。或许,把旗袍当做文化表达,会更上一层楼。”
旗袍,已经是对“中国梦”的一种文化解释。
营销上的“革命”
“太不尊重消费者感受了。交了千元定金3天后告知没有布料。我明确告知这件旗袍是要在7月25日的一个重要场合穿的。”端午节前,一位女企业家向记者讲起几天前在一家开在北京五星级酒店的定制旗袍品牌店的遭遇时显得很无奈。
记者跟随这位消费者来到另一家旗袍品牌店,店里顾客稀少,陈列的样品不但不时尚,简直可以说是“太古老”。“就像三线城市的百货店。”有位消费者嘀咕着。
当记者问是否有价格优惠时,店员表示:“我们品牌多少年了,没有折扣。”而其隔壁一家国际品牌服饰店正在进行“温馨”优惠活动。
不过,与品牌店的冷清情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淘宝、天猫[微博]网店的旗袍销售却是热闹多了。
上述“80后老板”在网上推出“心事主题”旗袍不到一个月,就销售了5000件。
事实上,情感营销就像很多人女人期待的一次偶遇,不仅仅是为了省钱,而是一种被敬重的感觉。
6月12日,看完央视“端午诗会”后,一位“外交官夫人”拿出几件60年代的旗袍,对一位前来请教“如何经营旗袍”的老板讲:“当年,哪个女人没有或布、或绸、或缎、或锦旗袍?它既展示了东方女性含蓄内敛之美,又体现了自己的文化思考。但是,今天的旗袍似乎成为文化上的另类,要不是富人、要不是达人。”
为什么会这样?“是企业家、设计师与消费者的情感线断了。”这位“外交官夫人”说。
与她有同感的华裔咖啡商李颖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走遍世界22年,看不到中国哪类服饰可以从历史中走来,又向未来走去,唯有唐装和旗袍。但遗憾的是,作为礼品,旗袍还没有叫得响的国际品牌。这就难以体现文化和力量,尊敬的力度就减弱了。”
虽然“想与路易威登[微博]等国际奢华品牌相邻竞争高端服饰市场,除了‘高傲、奢华、冷漠’,还必须在营销上进行‘革命’”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品牌商接受,专家们也告诫,“保持高端市场定位,就要突破营销模式。”
但事实上,中国没有一个唐装、旗袍品牌在高端媒体做形象和产品、品牌广告。“唯一出现在美国巴士的‘旗袍美女图’还是杭州的旅游广告”。一位刚从美国旅游回来的媒体人士表示。
当公众叹息时,有着深刻体会的恒源祥品牌总经理陈忠伟发表观点:中国需要更多企业家脱离对品牌价值初级的追求,去读懂欧洲阿玛尼品牌店的“巧克力甜蜜文化”。
陈忠伟说,“将服装当成一种介质,而不是商品,通过这种介质传递一些美好的心性和情感,这种价值将更大。”
与其说,旗袍需要与国际品牌接轨,不如说中国服装产业文化状态要颠覆,营销模式要革新。
一位设计师给记者发来新款高端定制旗袍图片后,分享了她的感受:中国秀观唐 、忆江南、格格、吉祥斋、梦至超、瑞蚨祥、上海滩、锦衣阁、东方格调等旗袍品牌都有很好的历史文化积累,但是,因为不会讲故事,不会讲温馨感人的故事,更不善于讲浪漫的故事,品牌得不到成长,就像没有根基的树,长不结实,扛不住风暴。
另一位被视为“黑马品牌”服饰企业老板在其官方网站首页写道:“我们卖的不仅仅是旗袍,更是文化品位的一种体现,是一种修养,或者她根本就是一本书,一件艺术品。”
记者在微信上知道,有消费者是流着眼泪在天猫上抢“风气”、“荷塘诗意”、“天问”主题旗袍。“我要的那一款设计,就是自己的青春往事,是必须纪念的人生瞬间。”
看来,中国的旗袍需要学会用情感感化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