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消息人士告诉大智慧通讯社,红豆集团投资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项目只完成开发建设总量约26%,远慢于原定计划。该项目是中国商务部首批中标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也为首批获商务部财政部验收确认的六个境外合作区之一。
业界广泛呼吁改变单家企业海外投资商业模式,抱团取暖,避免对海外区域政策、投资环境的“消化”不良。
柬埔寨项目进展缓慢
红豆集团未曾料想,作为商务部首批中标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进程如此不顺利。截至目前,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项目仅有3平方公里左右完成通车、土地平整、厂房盖建等开发建设。红豆集团是在2008年明确成为该项目的主体投资方,并负责项目运营、建设及招商活动。
根据原定计划,该项目初步规划2011年完成首期5.28平方公里园区的开发建设。到2015年,实现全部11.3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
消息人士称,上述计划难以实现。“经过5年,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目前依然存在大量待开发‘荒地’,按国内同类工业园项目进展标准看,实现目前已完成进度,国内也许只需要一年时间,红豆集团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项目进展缓慢,呈现消化不良特征。”
项目投资主体、控股股东红豆集团副总裁陈坚刚称,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目前已完成30栋左右产房盖建。
对于项目进展缓慢原因,消息人士称,挑战来自基础配套、土地整理、金融配套,以及当地文化政策环境。
“通过单家企业撬动一个海外工业园项目挑战颇多,红豆集团经历显示,单个企业很难处理土地整理、人口迁移、与当地政府沟通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该人士表示。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项目是中国商务部第一批批准的八个境外合作区之一,受到了包括两国政府总理在内的高层领导的关注。然而,最初高起点,并不意味园区建设的有效推进。
消息人士称,在后续的园区建设中面临诸多细节问题,由于缺乏政府间常设对接机构,红豆集团又不可能事事寻求柬埔寨总理,或者柬埔寨其他政府高官帮助。从而导致项目开发进展缓慢。“红豆集团案例表明,单个制造企业走出去的商业模式局限性较大。应该采取抱团方式共同进入某个工业园,形成产业集群。而这个工业园最好是政府与政府的直接对接,由中国政府牵头建设,而不是企业行为。”
台湾纺织业拓展会秘书长黄伟基表示,成功经历海外转移的台湾纺织业,可供借鉴的案例来自越南,通过中国台湾政府设立一个开发公司,由该公司与越南政府签订的工业园项目,目前成为了越南纺织业最具口碑工业园之一。而它成功的秘诀就是政府导入,解决了土地整理、人员安排、园区建设等一系列的配套工作。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长江辉则表示,政府做工业园项目是不以盈利为目标的,对企业走出去有很大帮助。“国内可供借鉴的例子是苏州工业园项目,得益于中国与新加坡政府每年定期跟进,尤其是副总理级别的定期交流进展,一些细节问题得到及时、较好解决。该项目进展迅速。”
在资金层面,制造企业海外转移也面临挑战,天虹纺织(02678.HK)董事长洪天祝称,以越南为例,中国银行(2.66,-0.04,-1.48%)越南分行行长能为单个企业提供的贷款额度仅为500万美元。企业“走出去”面临金融配套和融资障碍。
知情人士告诉大智慧,鉴于目前中国制造业海外转移的大趋势,以及过去单个企业海外转移面临的挑战。商务部正在研讨海外整体转移方案,未来可能出台一系列扶持举措。“包括贴息,以及由国家出面‘圈地’打造工业园项目。”
未来面临成本上升风险
即便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项目未来按计划投入运营,目前,柬埔寨国内出现的劳动力紧缺迹象,或许也是红豆集团所未充分预料到的。
陈坚刚称,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部分项目实施运营以来,园区经营顺利,从未出现过任何罢工情况。
但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大智慧,柬埔寨劳动力市场趋紧迹象已经显现。
“与越南相比,柬埔寨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更廉价的普通劳动力,但随着进入企业的增多,作为人口小国的柬埔寨,其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了紧缺迹象。人工成本面临上涨。”该人士称,“加上中国纺织业投资柬埔寨需要一定周期。未来成本风险将会显现。”
与越南不同,越南的熟练产业工人较多,柬埔寨则以普通劳动力为主,因此,投资柬埔寨面临更长的产业培育周期。
目前,国内纺织业投资柬埔寨,并已投产的企业,还包括申洲国际、中银绒业等企业。行业内“走进”柬埔寨已初具规模。而随着企业进入的增多,柬埔寨承接中国制造业转移的能力,及热情也将逐渐递减。由于红豆集团的柬埔寨项目规模较大,这也将是其未来面临的重要风险。
消息人士告诉大智慧,红豆集团计划将工业园资产打包IPO,但结合项目目前进展及未来风险,IPO“前路漫漫”。
作为红豆股份的控股股东,红豆集团副总裁陈坚刚称,红豆集团未来拟将旗下两块业务分别打包上市。但其未透露业务具体构成及规划上市时间、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