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新华都商学院《2013年中国经济报告》发布会上,新华都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表示,今年中国经济下行幅度超出此前预期,预计即将发布的二季度GDP增速为7.5%,
对于上半年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邱晓华介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去粗放增长模式过程中,新动力替代还需要过程,而稳增长政策效应递减,并且出现了控公款消费、控房地产需求以及新禽流感病毒等一些新的因素,制约了增长。
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徐奇渊在报告中指出,宏观经济的企稳尚缺乏微观经济的自发源动力支持,从中期看,企业的高杠杆率仍是宏观经济不稳定的微观隐患,管理层应重点关注企业财务的去杠杆化,并将这方面的政策与其他结构性调控措施结合起来。
报告分析,宏观经济的相对不景气是微观经济领域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的集中反映。微观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资金链的困难,最终将反映到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等变量上来,从而使得宏观经济稳定受到影响。
对于目前出现的关于“担忧中国经济会出现崩盘的悲观预期”,邱晓华指出,在政策支撑下,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表现不至于这么坏,但也不算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表示:宏观调控要让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邱晓华认为,7%是政府GDP增速所能容忍的下限。“做出7%的经济增长下限判断主要基于中国政府此前所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及“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所确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证券研究室副主任范建军介绍,下半年货币政策既不应过紧,也不能过松,要通过微调使其真正回到“稳健”的轨道上来。而财政政策也应当在稳增长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在他看来,M2超过100万亿以及社会融资增速在上半年大大超过去年同期都不能作为流动性过剩的根据,而投资,特别是鼓励房地产投资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和从供给端抑制房价都有很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