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正式发布《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3》。报告认为,虽然2012年的中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涨幅已降至2.6%,但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在未来几年仍然较高,并且在国际国内经济矛盾复杂的条件下,很有可能以某些短期的突发变化为契机,从结构性物价上涨迅速演变为总量通货膨胀。
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CPI涨幅可能会比2012年有所回升。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2013年,由于一些主要国家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中国进口产品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胀压力会有所抬头;其次,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的不断上涨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依然存在;第三,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的传导压力可能会逐步增强。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表示,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较大,市场上货币存量大,而货币流通速度慢,“大量的货币没有到实体经济中去,而是停留在虚拟经济里,并人为地炒作出虚拟经济衍生品。现在经济增长慢,我们不能把它归结为货币少,解决的办法不是增加货币总量,而是提高货币流通速度。”
刘伟认为,目前中国既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又有GDP下行的压力,中央政府从宏观调控上主张放缓经济增长速度,而地方政府大多希望保证增长,这其中不仅是经济学问题,也存在各方的利益博弈。
在谈及下一步经济改革时,刘伟认为,改革应该抓住三个“抓手”:首先是要素市场化,特别是土地,农村和城市土地产权应该进一步清晰,在劳动力市场化中,要完善谈判机制;第二是主体秩序的改革和深化,比如国有企业的垄断和行政化问题,以及民营企业平等竞争问题;第三是价格秩序,公平合理的竞争秩序有待进一步完善。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是由国家统计局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联合创建的研究机构。自2004年以来,研究中心按年度出版《中国经济增长报告》。与通常的经济增长报告不同,该报告更关注中长期的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