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一封来自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的信送达到了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处。李子彬在这封信里向马凯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当下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尤其是紧绷的资金链让众多中小企业的经营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愈发突出。
这是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吁请关注的呼声之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经济下行的风险正在使得众多产业面临着调整的风险,而在中国经济产业最为薄弱一环的中小企业,在渡过了金融危机的劫难后,再一次面临着生死危机的考验。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甚至明确称,现在的危机程度反而远远超过了2011年。
调查发现,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几乎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江浙一带的企业、广东珠三角、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资金链紧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几乎均有出现。种种资金链紧张但融资无门、融资成本高企等问题在此时更加凸显,担保圈危机、票据融资空转等众多问题浮出水面。
据悉,李子彬会长的信随后被批转至了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等多个部委。无独有偶,国务院7月8日也专门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等意见。不过,还有诸多围绕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种种症结未能化解,中小企业能否渡过目前的危机尚难定论。
中小企业处处是钱荒
“我和很多企业家都感觉到危机扑面而来。”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直言。近期,他频频遇到来求救的企业家,甚至有企业成天跑到他的办公室来诉苦:资金链紧张,四处求助无门。
在周德文看来,当前温州地区很多中小企业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中小企业融资越来越难,这几年并没有得到缓解,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危机程度反而远远超过了2011年。”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企业家“跑路”的情况尚未频频见诸报端,但周德文透露,当地中小企业破产的情况却并不是没有发生,而是没有像金融危机爆发时受到舆论那样高的关注度。
去年年底的数字显示,温州地区规模以上企业同比2011年,出现停产、减产情况的企业高达60%,更不用说其他中小企业的情况。而周德文相信接下来的4个月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破产、“跑路”潮。
“过完年之后,明显感觉到路上的豪车少了很多,不少老板手里没钱了,将豪车送到二手车行变卖,折扣力度非常大。”这是胡军近期观察到的现象。胡军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他今年以来感受到温州较大的另一变化是,当地的房价下跌了很多。“在一个相对偏城区的地方,2011年的房价最高到过4万多,而现在只有1.4万元左右。”
和这些反常迹象同时出现的是众多中小企业当前的资金困境。它们能够获得短期流动资金支持的渠道非常有限。
东莞易碧奇五金制品实业公司老板李兴文表示,公司过去每个月五金制品的出货量能够达到300万元以上,但由于流动资金不足,现在每月的出货量。只能勉强达到产能的50%左右。
对于资金来源,李兴文表示,厂房是租来的,财产方面只有不值钱的生产设备,因此基本上没有得到过商业银行贷款,在资金周转最困难的时候,一般都是寻求朋友的帮助,实在走投无路只好去找小额贷款公司,但成本太高。
李兴文认为,尽管总体出口形势严峻,但感觉市场仍然有需求。“现在最大的制约就是流动资金不足,如果这方面的制约能够解除,估计很多中小企业的产能和销售额都能提高30%至40%,资金紧张是现在整个珠三角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李兴文说。
来自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的信息显示: 目前广东省中小企业数量80多万个,位居全国第二。而此前广东省金融办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最近3年曾经向银行申请过贷款的中小企业约占60%,企业所获资金主要是用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其中59.1%的中小企业用于扩大生产,用于维持正常生产和更新技术的仅占23.4%和13.6%。
按企业销售额增速分类,中速增长(年增长率20%-50%)和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大于50%)的中小企业中,用于扩大生产的比例更高,分别为71.4%和60.24%。这些数据说明,中小企业尤其是优质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十分强烈,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关键因素。
银企关系成“水煮鱼”
前不久,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温州市曾组织了一次“银企座谈会”,温州当地26家银行代表悉数到场,当着市委书记、市长的面,众多中小企业主一边倒地声讨银行,一位参会人士称“座谈会变成了企业家对银行的声讨会”。
有企业家在会上说,银行和企业应该是“鱼水关系”,银行应该支持企业发展,放水养鱼,但实际上现在的两者变成了“水煮鱼”的关系,很多企业认为银行将企业逼上了绝路。
而周德文认为,目前温州银企关系到达到了最为恶劣的时期。“银行为了回笼资金,骗取一些企业说可以先还贷了再继续贷款,但企业一还完贷,银行就以各种理由不再贷款,这种抽贷、压贷的现象非常严重。正是这些原因,很多温州企业现在已经不还银行利息了。银行在这种状况下不仅没有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反而大规模地抽贷、压贷,使得企业的资金链更加紧张,这很有可能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周德文说。
温州的庄吉集团就是典型案例,因为银行抽走贷款,现在庄吉集团已经频临破产边缘了。自2011年起,银行对庄吉抽贷达1.07亿元,尽管尚未扯断公司资金链,但已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和银行还贷周转。
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博士说,长期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尽管叫得很响,但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情况改善却很有限。原因在于体制,国企是亲生儿子,当然得到诸多关照。
前述广东省金融办的相关调研就显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过于苛刻,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根本无法或很难达到现有金融机构信用贷款的评级要求,很难提供符合金融机构规定的抵押物种类或足额抵押物,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还存在抵押物折价过低且贷款数量少的问题。
“在这样的融资环境下,中小企业贷款难是必然现象,而当出现金融危机或者资金紧张的时候,中小企业一定先受伤,并且伤害最大。”丁力称。
事实上,作为占据中国金融体系最多资源的银行系统,在面对中小企业资金危机时,也有来自自身的诸多苦衷。
温州一当地股份制商业银行办公室主任告诉经济观察报,近两个月企业到底倒闭数量很难统计,从政府统计口径来看,企业倒闭要按照注销清算掉的来算,但事实上有很多企业实际已经破产,业务也已经进入停滞状态,这样的企业属于僵死,但并不纳入统计范围。“这样的企业就很多,并不是最近才集中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僵死”企业中,有些正通过关系人代持来转移资产,将公司实质资源实现“金蝉脱壳”而逃逸原有债务。
“近年大环境的阶段性恶化我们感受非常明显,首先是单个企业资金链出问题,进而互保圈出现系统性风险,而从信用体系的角度来讲,首先是企业因资不抵债的被动信用丧失,而现在企业主身上则批量暴露出了道德风险。”
钢贸企业出现的信贷危机,甚至已经频频出现的钢贸企业破产、“跑路”潮,现在正让商业银行们感到深受其害。
一份资料显示,截至6月9日,在上海各级法院开庭审理的针对钢贸商的金融借款等纠纷近600起,其中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工商银行等各占数十起。有银行人士称,已经将坏账处理中心放在上海,因为坏账主要构成来自于华东地区的钢贸。
互保、联保危机
而比起中小企业目前难以从银行体系获得足够的信贷支持,曾经在中小企业群体中广泛存在的互保、联保现象,则有可能暴露出更多风险,让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从单个波及到更大面积。
许多中小企业曾经依靠这种模式成功获得过银行贷款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但问题是,互保、联保模式最大的风险在于它是环环相扣的,一环断,环环断。一家企业出事,很有可能影响与它相关联的一系列互保企业。在实体经济陷入困境后,中小企业经营受到影响,出事企业逐渐增多,这也使得互保、联保圈中的其他企业受到了“连坐”的影响,更多企业的资金链受到影响。除此之外,大量的企业由于“互保”,加大了“或有负债率”,在其他融资渠道方面,也陷入了被动。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只要是在银行融资的企业,90%都参与互保、联保,且平均每家企业的互保、联保单位都有5至7家。在银行信贷趋紧、企业信用危机蔓延的背景下,许多愿意加入到互保关系中的企业打起了退堂鼓。
王先生是浙江一家业绩良好的鞋材市场企业负责人,这家公司正是某个庞大的互保关系中的一员,曲折辗转,遥远的担保关系使其卷入了某担保圈的危机。
王先生的公司有5亿元的贷款,99%采取了互保的形式,因此与多个企业建立了互保关系。其中为A公司担保了1亿元,为B公司担保了5000万元,不幸的是,这两个公司在去年倒闭停产。
据了解,保证贷款一般由企业之间对等承担,简称为“互保”。而联保贷款则是指3家或3家以上中小企业,自愿组成担保联合体,其中某一家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后,联保体所有成员都需承担还款连带责任。
银行也鼓励中小企业参与互保联保,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风险。然而,当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风向掉转,银行抽贷频频,参与互保、联保的诸多企业都因“连坐”陷入泥沼。
“2012年年初,问题企业就倒闭了,老板跑路,我亲眼所见A公司老板苦撑了半年,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银行起诉,法院封帐,企业倒闭。”王先生说,B企业也同样是如此。
危机就这样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传到了王先生这里。
去年整个下半年,王先生一直在处理担保债务中度过,四处筹款,总算堵上了这些钱,用他的话说他“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前几年互保贷款的风险被严重忽视,温州相当多的企业从银行贷款后都投到了房地产和矿业等当时行情比较火爆的行业,短贷长投明显增多。因此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和货币政策的收紧,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出现了问题。而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也导致企业的可抵押资产大幅缩水,因此银行对企业的追加贷款也就大幅缩水,这又再度加大了企业资金链的紧张程度。
另一个被提及的原因就是4万亿刺激政策。“4万亿投下来,那段时间银行银根放松,很多企业过度投资,或者过度投机,现在大的货币环境一变化,造成资金困难甚至破产。”温州另一位企业家李先生称。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双重压力下,互保、联保开始成为笼罩在很多中小企业头上的阴霾,许多企业为了避免再次陷入到互保怪圈中,选择了“逃离”。
“现在,温州的企业老板也都变得谨慎起来,做企业互保、担保的越来越少。所以像我一样,过年过节都‘逃离’温州的人很多。”李先生笑着说,今年春节和五一假期,他都选择了“逃离”温州,春节去了美国,五一则呆在了北京。事实上,除了互保、联保这些曾经常见的融资方式难以继续操作外,其他一些曾经对中小企业适用的融资方式也同样暴露出了风险。
温州一家筹备上市的企业高管对经济观察报说,当前其实银行很多钱都没有进入实体经济,流通得更多的是票据。“比起企业融资难,可能三角债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一旦爆发的话波及面会非常大。现在银行很少拿钱出来,都是以票据的形式。这就导致了企业手头也没有现金,拿着票据你给我,我给他,形成三角债,相互拖欠着,都是一些纸面财富。而且银行发行的票据大多时间不长,有效期大多在一个月左右。票据在企业间不停流转,有的企业拿到票据后,甚至只有一两天就要到期了。但即使这样,银行也不给兑换,只是换成新的票据。”这种情况也导致有些企业虽然不算缺钱,但手里只有一堆票据,而没有现金,完全无法购买产品,支付工资。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很普遍。
“从我们监管部门的角度来讲,银行承兑汇票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便于企业结算,但后来却成为了企业的变相融资手段。银行也在这当中收取保证金,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温州央行系统一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一般企业开具银行承兑汇票需要出具增值税发票,原来这一块银行都比较宽松,只需要提供增值税发票的复印件就可以,所以一张增值税发票往往复印多次,在几家银行都能开出来。现在这种事情几乎已经不可能了。所以票据现在管得紧短期内肯定会对企业的资金流带来影响,但是长期来看也能把这种信用过度的水分挤出来,也是好事。
中小企业们的求助
在资金链断裂危机袭来之时,中小企业们只能将求助的眼光转向了政府。
去年年底,庄吉集团便以公司红头文件形式,向温州市主要领导递交《紧急报告》称,近期船东弃船、银行抽贷、互保企业信任危机,三者叠加将集团推向窘境,呼吁得到政府的帮助和扶持。
事实上,包括温州在内的多个地方政府也已逐渐出面协调银行和企业,希望能够帮助企业克服眼前的危机,要求银行不能够抽贷压贷。但在业内人士眼里,对商业银行的这种行政性命令并不能完全化解当前的普遍性危机。
广东省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叶穗生表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方面现在主要靠小额贷款公司,但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规模总体上还不够大,因此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很有限。为了尽可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扩大融资规模,只有不断增加和壮大小额贷款公司,扩大其规模。
李子彬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正是当前特殊的宏观经济形势使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更大,凸显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紧迫性,这成为了他向国务院反映该问题的初衷。
中小企业协会一位人士称,”今年上半年,李子彬等中小企业协会相关人士带队到十余个省市调研,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企业进行了座谈,了解中小企业当前的生存状况。
上述人士表示,现在中小企业共有1400万家,大概其中有10%的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等金融体系获得融资,这些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已经出现“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而其余90%连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门都进不了,更不用说“难、贵”的问题。
值得一提是,税负问题同样也是影响中小企业资金链的另一个因素。“一般一个企业在业务发展和扩张时期都需要外部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当前对资金短缺的原因,除了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导致营收下降,资金链紧张外,高额税费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又一原因,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税费成本竟然高达到了其营收50%以上。”上述中小企业协会人士称。
李子彬认为,税负较重的问题虽一直在中小企业中存在,但这个问题在今年更加明显,特别是今年地方政府的税收整体增速减缓,因而加大了非税收收入,许多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有些地方的税收收入只增加了10%左右,但是非税收入却增加了30%以上,以前的一些费用减免政策不再执行了,这些都转移到了中小企业的税负成本之上。
在税负成本加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显得更加紧绷。然而,来自金融体系积累的问题也在此时开始显露,实体经济难以得到资金支持的问题也在今年凸显得格外严重,因而中小企业亟需补血。
李子彬向国务院提出的建议则包括了继续转变银行的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发行小型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允许更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体系;规范发展包括证券市场、PE/VC市场、产权交易市场、金融租赁市场等在内资本市场。
据悉,这封信随后被批复给了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等多个部委负责人研究。
无独有偶的是,7月8日,国务院也专门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等意见。“我们现在只是看到了一丝曙光。”温州一位中小企业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