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二季度7.5%的经济增速已经足以引起决策层与市场的担忧,但在笔者看来,真实情况可能更糟,以下几个指标值得商榷。
一是二季度GDP环比上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GDP环比为1.7%,不仅为正增长且高于一季度1.6%的增长速度。而与经济结合紧密的发电量、货运量、经济信心指数等指标却显示二季度经济形势继续走低,从环比来看也要差于一季度。例如,截止6月底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比3月底下降了8.5%。
二是三驾马车贡献率与投资、消费实际表现有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分别是45.2%、53.9%,而一季度二者分别为50.5%、30.3%。这意味着二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仅提升且大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但这昨日同时公布的二季度悲观的投资、稳定的消费显然也不相符。
三是出口数据也曾被高估。今年前4月份,中国出口由于虚假贸易的存在而参杂了较大水分,尽管这一现象在5、6月份得到了遏制,但早前数据已经无从更正了,而4月出口靓丽也需要将二季度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率略微下调。
另外,6月底,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也曾表示,在经济下滑阶段,存在诸多造假手段,包括“个别地方在联网直报中仍然存在干预企业真实独立上报现象,有的编造企业虚假数据、有的要求企业填报虚假数据、有的代填代报企业数据;少数企业也存在统计违法行为,有的未按国家规定填报资料,有的被动填报虚假资料“等等。
例如,6月14日国家统计局曾在其官方网站曝光某镇在工业企业统计上弄虚作假情况。经核查当地71家工业企业发现,经科局编报2012年年报工业总产值85.1亿元,初步核实为22.2亿元,虚报62.9亿元。虚报数据是实际数据的三倍,令人瞠目。
因此,在笔者看来,统计造假行为也会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带来挑战。笔者早前曾在FT专栏文章《数据含混,何来有效决策?》中发表过观点,如果统计数据不能切实反映真实情况,将不仅为学术界与投资者的研究平添困扰,也更将极大的影响决策层政策的有效性。而针对统计数据的改进,早前已经有多家研究机构进行了积极尝试,比如克强指数的构建,即运用李克强总理提到的“铁路货运量、用电量和银行已放贷款量”三个指标,来观察经济动向。
笔者按照克强指数分析,得出结论显示二季度经济比一季度明显回落。当然有观点认为克强指数需要完善,毕竟当前银行存款占社会融资总量比重已经从2006年70%下降到46%,新增贷款无法全面反映企业融资情况;工业用电量占所有电力消费的比例也在降低;另外,货运量指标与用电量指标也非不独立。数据显示,2012年铁路运量中58%是煤炭,而煤又占到能源消费的76.6%。
笔者尝试对克强指数进行修正。在修正的指数中,笔者完善了以下几点。一是用企业中长期贷款替代新增贷款,这是基于短期贷款主要反映的是流动性需求,需要剔除。当然社会融资总量指标或许更好,但由于其没有余额数据,缺少可行性;二是加入一些其它指标,包括上证指数、政府收入、以及水路货运量以全面反映市场预期、政府收入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外部需求的影响。笔者修改后的克强指数与GDP相关性为0.7,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从结果来看,笔者的改进克强指数显示,二季度中国经济不仅同比比一季度进一步回落,环比也呈现负增长走势,显示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而这也就意味着,倘若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难有作为,今年7.5%的增长率下限无疑将被突破。
因此,笔者建议,在经济下滑阶段,应该发挥反周期财政政策的作用,加大财政支出和国债发行规模,以防止硬着陆的出现。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增加转移支付给低收入地区的人群,及财政拨款加大基建投入。另外,采用财政贴息的办法,推进企业技改及海外投资,允许人民币贬值,以抵制经济持续下滑等等。总计而言,笔者认为,7月份或迎来宏观政策的拐点,中央政府有望对防止经济硬着陆作出更大的努力。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