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由中国棉花信息网召开的2013棉花展望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及参会代表就近期市场热点话题进行热议。其中棉花直补的问题是讨论焦点之一。与会者普遍认为,支持棉花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可以有多种渠道也是个系统工程,仅仅按面积直补未必能切实保护农民,也不能促进棉花生产率的提高。
参会代表认为,按面积直补听起来似乎是保护农民利益的良药,但实际并不可行。第一、农业直补在粮食等其他产品中已有相关经验,事实证明并不成功。对于并不成功的案例,棉花没有必要当作治病良药去效仿。第二,从学术理论看,补贴只与面积挂勾,跟产量和质量等因素无关,将不利于生产率的提高,不利于促进棉花质量的提高。国内外事实证明,凡是只补贴面积的产品,都难以提高自身的生产率和竞争力。第三是即使实施面积直补,补贴价格和面积数量也较难确定。中国棉花面积的数字向来存在较大争议,而且存在套种、“帮忙田”等多种复杂情况,因此确定棉花补贴数量难度较大。
与会代表建议要充分利用WTO框架下的绿箱政策,加大科研投入,减少扭曲市场价格的政策。首先,要增加棉花生产的科技投入,提高棉花单产,增加单位效益;第二、要增加棉花农资农机补贴,降低生产成本;第三、加强对棉花优质基地的建设,保护重点区域的棉花产量和质量。由于中国棉花消费持稳定甚至略有下滑的趋势,因此近年在库存巨大的情况下不必继续鼓励农民增加种植。第四、尝试探讨农业保险(放心保)的保护作用。用极少的成本保障平均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