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棉纺织业受市场与高额棉价差的挤压下,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运用科技创新消化增本因素,纱线毛利出现增长,上半年经济运行质量保持了持续稳定走势,纺织主业实现了时间过半、目标任务过半。这个拥有118年历史的百年企业是如何应对目前艰难形势并取得良好业绩的?记者近日来到江苏南通,探究百年大生的创新之举。
压力下提升五大能力
“今年二季度以来,市场一个月比一个月艰难,除了棉价差外,更多的表现在信心不足,不愿意做库存,订单减少,需求减少上。此外,棉纺织企业的金融环境、市场环境均很恶劣。为应对严峻的环境,确保企业运行处于安全状态,我们迅速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着力提升五大能力。”江苏大生集团总经理马晓辉说。一是市场能力,也就是接单能力。对客户进行评估,对优质客户提供优惠,回馈老客户,同时重点解决销售难点气流纺的出路问题。二是适应能力,各个生产车间都必须形成快速反应机制,适应市场品种的衔接,提高翻改能力。马晓辉要求每个车间都要打造适应不同客户的特色服务项目,如同大饭店里的“小包厢”,车间不再是“大堂”,而是由若干“小包间”组成,可分可合,为品牌客户服务。三是创新能力。重点要放在新产品的拓展及产业化上,做好超仿棉系列产品的产业化,以及低扭矩纺纱新技术的推广。大生集团在纤维素纤维的开发应用上有着自己的优势,一直与兰精公司有着很好的合作,形成了品牌的叠加效应,致力于引领纤维素纤维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四是引导能力,即运用激励机制,对企业进行方向性引导,让员工尽快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多品种快节奏的变化。五是环境能力,改善生产环境,打造整洁、干净、舒适的生产车间,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迎难而上、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正环境。同时,大生集团近年来持续引进了自动络筒、自动传综等先进设备,坚持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个调整创新产品
“今年,通过运用科技创新消化增本因素,纱线毛利出现增长,但坯布方面还不理想。”马晓辉告诉记者,目前大生集团着重进行了三个调整:结构调整,缩小用棉比例;品种调整,发挥赛络紧密纺的优势;新品开发调整,从纯纺到混纺及多组分混纺,以及超仿棉、新型纤维的应用、色纺,涉及面不断扩大。“我们原来非棉纤维大约占80%,现在我们充分发挥在纤维素纤维上的优势,把纯棉产品进一步压缩,目前大约只占10%不到。另外,过去做单一纯纺产品,现在做混纺产品越来越多,而且批量也越来越大。”大生集团早早介入超仿棉的研发,现在超仿棉已实现产业化,一些品牌服装已在应用。
记者了解到,在营销方面,大生着力开拓内销市场,开拓新领域。纱线销售上,每个月对客户进行综合评价,形成了一批核心客户和重点客户,建立了稳定、密切的关系,重点客户的销售量达50%左右。他们还根据季节变化适时调整产品结构,确保了销售的稳定。纱线保持60%以上的订单率,尤其是赛络紧密纺系列产品,目前已经成为拳头产品。面料市场,锁定差别化纤维面料,家纺面料和工业用布,坚持与品牌企业联手,把天丝、莫代尔等混纺品种做好做精,突出品牌效益。在拓展内销市场的同时,大生没有放松出口贸易,上半年出口总量是去年同期的2.5倍以上。主推高档纱线出口,依托原有的客户群,向周边辐射,扩大MICROMODAL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开发了一批优质客户。原液染色黏胶气流纺纱线出口量也在不断提升。
大生集团不断推进新品产业化,制订《2013年新产品开发推广计划》,召开了新品产业化推进会。通过展会、网络宣传和专题推介等手段,推进新产品产业化工作,德绒多组分保暖纱、咖啡炭抑菌除臭混纺纱、天丝代尔混纺纱、超仿棉吸湿速干和吸湿发热混纺纱、大扭矩纱以及植物羊绒家纺面料等新产品的销售量不断放大。
上半年,大生的新兴产业也实现了提升。大生汽车公司旗下的雷诺、DS分别于3月30日、4月18日正式营业,大生汽车园区已经初具规模。特色家纺板块的红鹿公司,在网路上开设了红鹿家纺旗舰店,网络销售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针织板块的新西尔克公司5月完成搬迁工作,并实现当月搬迁,当月赢利;三喜公司克服日元贬值、订单减少等困难,组建品牌运作体系,效益仍比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上半年,大生集团的技改项目也有了新进展,引进了7台自动络筒机,完成了15台紧密纺细纱机改造,完成纺二、西尔克车间的紧密纺排风除尘改造工作,推进了自动落纱机改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