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亚麻的故乡,近年来,黑龙江亚麻产业遇到了一些问题,原料发展滞后,单产低、质量差、数量缺等现象依然存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兰西亚麻加工纺编织名城,建设十大产业基地中第一个就是亚麻产业基地。相信黑龙江亚麻产业链一定会借此机会而被激活,从而再创辉煌。
作为中国亚麻的故乡,近年来,黑龙江亚麻产业遇到了一些问题,原料发展滞后,单产低、质量差、数量缺等现象依然存在;亚麻设备改造滞后,工艺技术更新不快,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低;市场和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亚麻产品保健性能的宣传、品牌的市场造势、交易平台的建设等都存在滞后问题;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企业面临着负担加重的压力;没有形成集群性产业链,后整理、印染及服装加工没有同步发展;决策者、经营者忽视了先做强后做大、先市场后生产的发展规律,盲目追求政绩工程,违背了客观规律,使很多企业伤了元气,导致黑龙江亚麻纺织业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黑龙江亚麻产业如何才能重现昔日的辉煌?就这一话题,记者采访了中国麻纺协会顾问、黑龙江省纺织协会顾问沈克俭。
沈克俭告诉记者,黑龙江省的亚麻纺织业现在确实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发展黑龙江省亚麻产业还有很多有利的条件。黑龙江是中国亚麻的故乡,曾经是我国亚麻纺织工业的重要基地。有人说,黑龙江纺织业的重点是亚麻纺织业,如果没有亚麻纺织业,黑龙江的纺织业也就无从谈起。这话虽然有些偏执,但也说明了亚麻纺织业在黑龙江纺织业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之后,黑龙江亚麻产业遍地开花,亚麻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在产值最高的年份,年产打成麻3万吨,亚麻短纤2万吨,就业人数15万人,同时,双鹤、佳鹏、雪鸟、金鼎、元宝等亚麻纺织品牌也蓬勃发展。
黑龙江不仅拥有种植亚麻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有80多年种植亚麻的历史,在种植亚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只要政策引导得法,并学习引进亚麻种植及原料加工的先进技术,亚麻原料可以充足。另外,有一支热爱家乡、热爱纺织的人才队伍,尤其是亚麻纺织加工方面的人才。
目前,黑龙江省有20万枚亚麻纺锭及在建的10万枚亚麻纺锭,占全国亚麻纺锭的25%,且装备齐全,这几年设备技术改造及创新虽滞后,但仍有些国外引进的一流设备,这些都为发展黑龙江省亚麻产业奠定了一定基础。
沈克俭告诉记者,在总结了黑龙江省亚麻纺织产业的经验和教训之后,结合黑龙江省亚麻产业实际,就如何激活黑龙江省亚麻产业链,他向黑龙江省政府的主要领导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是建设一个亚麻产业集聚的市场环境和交易平台。打造亚麻产业的升级版,关键是改变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主动营造大流通、大市场,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在扩大开放中培育和拓展好国内市场,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让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积极参与,培育国内市场的对外贸易功能,从而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建设亚麻集聚环境和展销平台,使之成为中国亚麻原料及亚麻产品的贸易中心、中国亚麻著名品牌的展示中心、亚麻文化的博览旅游中心、亚麻产业信息交流中心及亚麻产品的物流配送中心,从而形成亚麻产业从原料到终端产品集群发展的完整产业链。
二是抓好亚麻原料基地建设。要发展黑龙江省亚麻产业,原料基地建设是第一要务。黑龙江有得天独厚的适合亚麻生长的自然环境,又有广阔的耕地,只要种子优良、排灌适当,亚麻就可以取得丰收。要有鼓励麻农种麻的地方政策,积极为麻农争取种麻补贴;继续向国家税则委争取全部减免亚麻打成麻和亚麻短纤及废麻进口关税,积极争取国家解决劳动密集型麻纺织行业税制减免政策等,中国麻纺织协会正在做此项工作。
三是抓好亚麻纺织企业的技术改造及内需产品的开发工作。抓紧做好设备改造、调整产品结构与开发内需市场相结合的工作,特别是纺纱设备及煮漂工艺应着力革新,充实完善后整理及印染设备,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对亚麻混纺、交织产品的开发,要增加服用性能,既降低产品成本,又可以改善亚麻纤维粗糙、硬挺、回弹差,织物易折皱、尺寸不稳定等缺点,从而让广大消费者喜欢亚麻、购买亚麻、也买得起亚麻。在注重民用纺织服装的同时,大胆创新,开发工业用、国防用亚麻纺织品,例如,公路用布、汽车蓬盖用布、风力发电叶片用布、航空航天用布等。
沈克俭在提出这些建议后,还特别提出几个问题希望省政府有关部门关注,如建设亚麻交易平台、哈尔滨亚麻纺织有限公司产权重组后的发展、黑龙江亚麻纺织企业提高竞争力,以及保护麻农和纺织职工利益等一系列问题。
据了解,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黑龙江亚麻产业,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名城中有兰西亚麻加工纺编织名城,建设十大产业基地中第一个就是亚麻产业基地。相信黑龙江亚麻产业链一定会借此机会而被激活,从而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