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疲软的经济数据使得人们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再次燃起,人们也在思考中国经济增速的进一步放缓将意味着什么,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到何种程度时方会引发危机。
中国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5%,较第一季度的7.7%相比有所放缓。
尽管第二季度GDP保住了政府全年增长7.5%目标,但法国兴业银行称,鉴于中国经济数据表现令人失望,且6月份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紧缩,因此将中国2013年GDP增速预期从此前的7.6%下调至7.4%。
此外,高盛和花旗也已经将中国2013年GDP增速预期下调至7.4%。标普则认为中国2013年GDP增速为7.3%。人们还认为,中国领导人可能不会接受低于某个水平的经济增长率,否则可能会引发社会骚乱。但加州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的中国问题专家裴敏欣教授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称,这种情况是不大可能发生的:
首先,中国经济最近的大部分增长源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而非劳动密集型行业。这就意味着,经济增长并未推动就业增加(IMF早在2007年时就指出了这一点)。其次,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提早到来也将是原因之一。
鉴于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推动力不大,且人口结果限制了劳动力规模,以及工资的上涨,裴敏欣不会把增长、就业和社会不安问题放在很高的位置考虑。
若失业率不是中国领导人最大的担忧,那最大的担忧会是什么呢?裴敏欣认为,最大的担忧是信贷过度增长带来的风险:
自2008年以来,中国通过大量的增加信贷供应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这些信贷多数都流入了投机性房地产、过剩产能行业以及财务可持续性存在疑问的基建项目上。这种政策延续下去将会带来灾难性的结果。
裴敏欣还称,经济增速放缓还可能会给中国的金融体系带来冲击:
中国领导人对经济问题的最大担忧可能是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的系统性冲击。确切的来说,目前中国经济已经高度杠杆化,经济增速的显著放缓会迅速导致一系列金融违约的发生。那些负债累累的房产开发商、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将违约,并引起连锁式的违约事件,整个经济将会陷入动乱,这一点在6月份的信贷紧缺期间曾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卡耐基基金会高级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教授Michael Pettis则认为:
中国不一定非要将GDP增速维持在6%或7%才能维持社会稳定,对于社会稳定而言,最重要的是让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能够以他们所习惯的速度持续的得到改善。同时,还应该对中国经济进行结构调整以使其能够应对信贷泡沫。
若居民在收入增速能保持6-7%的增长速度,则居民收入会像李克强3月份时提出的那样在10-12年内翻一番。此外,若中国经济能够摆脱对信贷的依赖,则这将是个很大的成就,即使GDP增速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