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逸石化与荣盛石化并称“PTA双雄”,2012年遭遇纺织行业下滑严重行情,却隐藏了巨额销售收入,进而拉扯出一个神秘子公司,更是让其与荣盛石化“交叉持股”大白于天下。
被隐藏的巨额销售收入
根据恒逸石化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实现营业收入326.72亿元,同比微增3.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83.66%;与此同时,公司2012年产品的销售毛利率仅为4.31%,相比上年同期下滑了6.1个百分比。分产品情况来看,恒逸石化的主营业务PTA和聚酯纤维(涤纶),在2012年全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3.46亿和178.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5%、下跌7.85%;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5.34%和3.68%,同比分别大幅下滑65.81、55.91个百分点。
但是,就在这么惨淡的行情下,恒逸石化还在一如既往地隐藏着巨额的销售收入,隐藏着贡献了38.13亿元销售收入的子公司——宁波恒逸贸易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恒逸贸易”)。
据荣盛石化2012年年报显示,其第二大供应商为宁波恒逸贸易有限公司,采购金额为38.13亿元,占其2012年总采购额的15%。
是什么样的公司能够为荣盛石化提供这么大量的原材料供应呢?答案是“PTA双雄”的另一家——恒逸石化。
原来恒逸贸易是恒逸石化的控股子公司,但令人不解的是,在恒逸石化2012年年报中前五大客户中,销售额最多的客户金额仅仅16.06亿元,但是大客户表中却并没有出现荣盛石化的身影(表2)。不仅如此,恒逸石化年报中,恒逸贸易也仅仅在很不起眼的“子公司情况”表格中出现一次,除此之外,再无痕迹可寻。
根据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2年修订)》中第二十一条规定:“公司应当详细说明主要子公司所处行业、主要产品或服务、注册资本、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本年度取得和处置子公司的情况,包括取得和处置的目的、方式以及对公司整体生产经营和业绩的影响。如来源于单个子公司的净利润或单个参股公司的投资收益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到10%以上,还应当披露该子公司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等数据。”
结合恒逸贸易我们发现,恒逸贸易2012年销售收入38.13亿元,占恒逸石化营业收入11.67%,占PTA销量的33.61%,再结合PTA毛利率5.34%,我们可以得出当年恒逸贸易获毛利2.04亿元,对上市公司所贡献净利润远超过10%,应当披露该子公司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等数据,但是,恒逸石化并没有披露出来,而是像一个秘密被藏匿了起来。
神秘的身世
恒逸贸易在恒逸石化的体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一直是个谜。
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子公司,恒逸贸易的信息少得可怜,即便是在年度报告里也只是一笔带过,恒逸贸易出现最早的信息却是来自于荣盛石化的公告。
2011年7月22日,荣盛石化公告称,“因浙江逸盛PTA业务发展的需要,恒逸石化于2011年5月24日成立了宁波恒逸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逸贸易”)(恒逸石化持股比例70%,公司持股比例30%),并由恒逸贸易负责浙江逸盛PTA的销售。”“浙江逸盛、恒逸贸易和公司三方签订了《精对苯二甲酸(PTA)购销合同变更协议》,根据该协议,从2011年6月份起,浙江逸盛PTA产品由恒逸贸易买断经销,原合同其他条款不变,公司按照原合同约定向恒逸贸易采购PTA。”
这样,我们终于理解了恒逸贸易的地位,恒逸贸易为一个专职进行贸易的公司,只是从浙江逸盛买入PTA,再向荣盛石化卖出,而且通过恒逸贸易,恒逸石化向荣盛石化销售了大量PTA。
根据荣盛石化定期报告显示,2011年荣盛石化向恒逸贸易采购PTA共计29.88亿元,2012年荣盛石化向恒逸贸易采购PTA共计38.13亿元,2013年上半年荣盛石化向恒逸贸易采购PTA共计5.03亿元,三者总计约为73.04亿元。
与恒逸石化并称“PTA双雄”的荣盛石化为什么会向竞争对手采购如此大额的PTA呢?两者怎么达到了这种共生状态呢?这还得说说两家公司的“交叉持股”问题。
混乱的“交叉持股”
荣盛石化实际控制人李水荣和恒逸石化实际控制人邱建林,都来自浙江萧山。2002年年底,国外有一家PTA企业同时邀请两人到国外工厂参观,希望能合资合作。由于PTA投资巨大,出于规避风险的原因,主营化纤的李水荣和邱建林开始合作。
2003年3月,由邱建林控制的恒逸集团、李水荣控制的荣盛控股下属荣盛化纤以及外资背景的港发投资共同出资组建了浙江逸盛,其中恒逸集团和荣盛化纤分别出资1104.82万美元,分别约占注册资本的37%,剩余26%的出资来自于港发投资;2005年,荣盛石化和恒逸集团在大连注册设立了大连逸盛,李、邱两人分别控制的荣盛石化和恒逸集团分别出资1亿元。此后,两家公司又合作投资了多家公司。
当2010年恒逸石化借壳*ST光华上市时,两家公司的净利润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和大连逸盛投资有限公司。所不同的是,荣盛石化持有浙江逸盛30%股权和大连逸盛70%股权,而恒逸石化则持有浙江逸盛70%股权和大连逸盛30%股权,由此两家公司分别形成了“一参一控”的关系。数据显示,恒逸石化2009年实现净利润约6.1亿元,荣盛石化实现净利润7.8亿元,其中浙江逸盛和大连逸盛两家公司对业绩的贡献度均超过半数。
截至2012年底,两家公司交叉持股日益严重,共有5家企业由两公司共同持有。其中,大连逸盛投资有限公司由荣盛石化持股70%,恒逸石化持股30%;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由荣盛石化持股30%,恒逸石化持股70%;宁波恒逸贸易有限公司由荣盛石化持股30%,恒逸石化持股70%;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由荣盛石化持股56%,恒逸石化持股13.67%;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由荣盛石化持股26.25%,恒逸石化持股37.50%。而这几家公司,正是两家上市公司的主要利润贡献来源。
有了“交叉控股”这层关系后,再解释荣盛石化为什么会从竞争对手采购如此大额的PTA就解释得通了,首先,由于宁波恒逸贸易是荣盛石化控股30%的子公司,因此从自己持股的恒逸贸易采购原材料,不仅做好了恒逸贸易的销售业绩,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投资收益,顺势提升了自己的业绩。
同时,荣盛石化从恒逸贸易采购原料,也为其合作对象也就是恒逸贸易的控股股东恒逸石化的业绩提供了大力支持。在看起来是天生仇人的“PTA双雄”所构建的“战略伙伴”框架下,双方自产自销、互造业绩,手腕高明得很。
事实上,交叉持股对市场的危害是十分显著的,交叉持股的公司之间可以建立策略联盟,维系彼此之间的生产、供销等关系,以强化竞争优势,但同时可能造成垄断联合,特别是在具有竞争关系的公司之间,利用交叉持股可以产生排挤其他竞争对手,牟取垄断利润的结果。据统计,2012年国内PTA新增产能达到了1250万吨,总产能接近3291万吨,增幅达到64.06%。
目前中恒逸石化是当前国内产能最大的生产企业,其PTA年产能高达775万吨,占去年国内总产能的23.55%,除此之外,海南逸盛年产200万吨与大连逸盛新增年产能300万吨的投产,更使得被称作“PTA双雄”的两家公司有了市场定价权。在“交叉持股”情况下,两家企业主营业务极其相似,又有很强的市场定价权,所生产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又很高,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两家公司正走上“携手控制市场、垄断PTA销售”的遐想。
捋清了两家上市公司的发展脉络,隐藏巨额销售收入的原因也就水落石出了。恒逸石化为了撇开与荣盛石化的纠连关系,将“交叉持股”深藏在幕后,故意隐去这部分销售收入,以继续交叉控股所带来的合作利益。交叉持股虽然让两家公司业绩看起来丰满健硕,在行业中也能成为威震一方的“PTA双雄”,但是,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不公平的。恒逸石化隐藏巨额销售收入的问题将如何解决,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