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内衣这几年发展很快,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全国各地内衣品牌大量迁入深圳,总部经济、时尚经济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二是深圳内衣在商业模式和渠道的实践上,较好地吸收了其他成熟行业的做法,作了不少探索,为行业所关注和借鉴;三是深圳外销内衣企业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受到行业关注。
当然,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深圳内衣协会成立后,借助展会和媒体的推广,“深圳内衣”作为集群地的概念特征和行为特征越来越清晰。
比如,概念特征方面,深圳内衣协会和企业都极力强调深圳内衣是中国现代内衣的摇篮,品牌的孵化地,有领舞中国内衣发展之势。行为特征方面,深圳内衣以集群地的名义在国内外积极参展,最近又力倡筹建公明内衣总部大厦,大有抱团发展之意。
这些变化,意味着深圳内衣将以不同于盐步、潮汕、义乌的方式进军全国。而对深圳之外的其他内衣集群地而言,意味着“深圳内衣”正处于行业大调整的时间窗口。那么,深圳和深圳内衣有何优势呢?这些优势又是如何萌生、转化,并集结一起发生作用的呢?
从地理和历史角度来看,深圳临近香港,改革开放之后,承接、吸收了香港在信息、外贸、设计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内衣的摇篮。围绕着这一“摇篮”,内衣产业链得到逐渐扩展和完善,并形成了盐步、潮汕、小榄等几个基于制造加工功能的集群地,出现了内衣产业第一次小范围的产业转移。随着国外需求的提升,深圳内衣腾出了更大空间转型升级,向高端制造发展,向内衣生态链的顶端发展。与此同时,其他成熟行业的操作方式也被深圳内衣吸收。
从政策和经济要素来看,深圳因毗邻香港,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实验室,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一块石头,国家足够重视,政策红利也远比其他地方为厚。地域优势与政策红利构成了深圳的初始优势。两者叠加,衍生出其他诸多优势,比如,信息物流优势、时尚创意优势、商业资源优势、人才团队优势等等。初始优势和衍生优势的混合作用,使深圳成为内衣诸多集群地中,唯一拥有制造实力但却摆脱了加工制造思维、传统商业思维的集群地。
而金融、法律、中介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同步参与,从要素上完善了各种商业模式的模型。所以,一方面,深圳在内衣生产制造方面拥有强大的实力,也拥有高端制造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拥有“轻生产”的潜力和特质。
这种基础、潜力和特质的价值在于,高端制造有利于先进工艺的吸收转换;“轻生产”的基础和特质,缩短了创意与品牌,与商业的距离,使深圳内衣没有其他集群地的暮气。
反观传统内衣集群地,虽在产业工人数量、企业数量、产值数量等方面拥有优势,但大多处于产业生态的底端,难以把控渠道,很难影响消费者,引领趋势。
受创业观念、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影响,在传统内衣集群地,新生企业和品牌缺乏商业气氛的熏陶,难以摆脱对制造优势的依赖,切合不了时尚趋势、商业趋势、消费趋势,难以引领行业;成熟企业和品牌,多呈大(规模)而重(硬件设施)的状态,受发展惯性的约束较大,转型很有难度,只有延续既有优势,不断扩大规模和更新设备,增加品牌、品类,优化管理,很难在时尚创意、商业模式、消费需求上创新和布局。
这就是深圳与其它集群地的差别。这些差别可以说明深圳内衣的优势和未来的趋势,却不一定能说明其他集群地已经落后,更不能说明深圳与其它集群地就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个体。在信息交流越来越充分的状态下,通过资本介入和资源互换,其他集群地企业完全可以分享到深圳内衣的优势和成就。长期来看,这几乎就是必然。
深圳内衣对其他集群地的影响在于,它将很有可能引导行业重塑人才和资本流动曲线,重塑品牌运作轨迹,重塑产业分工角色,甚至重塑集群地特征和内衣格局,以及人们对内衣的思维方式。
东莞市新感觉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雷有这样一句话:就成熟度来讲,内衣不如女装,女装不如运动男装,运动男装不如屈臣氏,屈臣氏不如百盛。所以,新感觉虽是内衣连锁,却不用内衣行业里的人做高管。事实上,深圳内衣里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心理。
就内衣行业人才需求的心理来说,潮汕和义乌企业非常渴求在盐步企业从业的中高层人才,盐步企业非常渴求在一线品牌从业的中高层人才,深圳内衣则更倾向于寻求在零售行业、大装行业、化妆品行业从业的中高层人才。这种现象将在今后越来越明显。以营销人才为例,随着专业资本的流入和大装对内衣的重视,内衣对零售型商业人才的需求更趋迫切。但对于大多数内衣企业的中高层人才来说,工作中心还集中在招商、发货、催款。在渠道扁平化趋势下,这种传统型人才或许要和传统代理商一起退出历史舞台,除非我们选择进化。
在深圳内衣对人才流动曲线进行重塑的同时,也在重塑内衣行业的其它方面。可以预测的是,越来越多的新生品牌,将会拥有专业资本的背景。渠道品牌如连锁品牌、电商品牌也将越来越活跃。在行业品牌扎堆的同时,消费者品牌也将诞生。此外,设计师品牌也是一种方向。这一切,将促使内衣品牌超脱内衣行业的欲望愈演愈烈。或许这本身就是一种趋势。
用专业资本为例作下延伸,有一种观点颇有道理:内衣行业比男装、休闲装要落后七八年甚至10年,这些行业走过了品牌化运作的启蒙期、发展期,现在正处于调整期,它们与连锁、资本在中国的发展同步。近几年,受到店铺租金、人员工资上涨等因素影响,商业模式给大装带来的红利趋于微薄,资本开始寻找新的利益洼地。作为“服饰领域最后一块蛋糕”,内衣因携带服饰基因,有可能成为“泄洪”的理想行业。与内衣行业不同的是,大装较早地消化了管理模式、资本、商业模式、新营销等带来的挑战,这些挑战大多呈阶段性的分布在不同年份,前后长达20多年,缓冲期较长。但对内衣行业而言,这些挑战现在才真正来到,而且在同一个时间截面来到,缓冲期很短。而深圳或许是大装登陆内衣的最好窗口,它们将成为深圳内衣的构成元素之一。
所以,深圳内衣给予人们的启发在于:企业在给消费者提供内衣的同时,要跳出内衣行业思考内衣,不能局限在内衣行业以“产”“销”两个维度经营内衣。企业可以站在资本的高度、商业模式的高度、消费趋势的高度、新营销的高度去思考内衣。尴尬的是,企业更多的只是站在内衣行业以产销两个维度看内衣。
基于深圳内衣对人才流动曲线、资本流动曲线、品牌运作轨迹的重塑功能,深圳内衣或者有如深圳内衣特质的这种产业倾向,将对传统的产业分工、集群优势和行业格局产生更深刻的影响。
可以这样说,深圳内衣的总部经济与时尚经济越明显,其他集群地的加工生产属性就越突出;深圳内衣对新模式、新渠道的尝试越多,其他品牌对消费者的掌控就越低;深圳内衣对内销市场越关注,其他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明显。当然,每个集群地总会存在不少优秀品牌,它们中的某些品牌不但不受影响,反而越做越好。但是从整体和长远来看,这个结论是成立的。